时间: 2025-05-04 18: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3:05
八六子 枫隐寺感旧
作者:陈维崧 〔清代〕
弄丝杨。重过废馆,闲池顿起思量。正髣髴纸鸢旧处,依稀竹马儿时,巡檐绕墙。
当年无限风光。月照千山裙幄,莺啼一院糟床。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祇剩乱涧,闲腾鼯鼬,矮坡斜下牛羊。
太苍茫疏林一抔夕阳。
在杨柳间轻轻摆弄着丝线。再次走过废弃的馆子,闲暇之中不禁生出思绪。恍惚间仿佛回到放风筝的地方,依稀记得儿时骑竹马绕墙而行。
当年那无限的风光,如今已成往事。月光照耀千山,如同裙幄般的景象,黄莺在院子里啼鸣,仿佛在唱着昔日的欢愉。渐渐地,舞榭变成了坟墓,歌台成了寺庙,松树的幼雏已然老去,梅花的妻子也都嫁人,只剩下乱涧中的闲逸,偶尔飞跃的鼯鼬,矮坡上斜斜放牧的牛羊。
苍茫的树林中,一抔夕阳映照着这一切。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5年—约1711年),字孟奇,号石山,清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八六子 枫隐寺感旧》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在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中,诗人通过对旧地的回忆,表达了对于逝去青春与繁华的惋惜。
此诗通过对枫隐寺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开头的“弄丝杨”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与宁静的场景。在“重过废馆”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地方,更是在强调时光的流逝与变化,过去的繁华如今已成废墟。“正髣髴纸鸢旧处,依稀竹马儿时,巡檐绕墙”,这些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与怀旧情绪。
接下来的“当年无限风光”进一步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差异,月照千山、莺啼一院,无不展现出那一段美好时光的生动与热烈。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愈加明显,舞榭成坟、歌台作寺,原本热闹的场所如今变得荒凉,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松雏与梅妻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生活的细节,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变迁。最后一句“太苍茫疏林一抔夕阳”,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夕阳西下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隐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怀旧中透着淡淡的伤感,既有对童年往事的美好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旧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人生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弄丝杨”指的是哪种场景?
A. 玩耍
B. 读书
C. 游览
诗人对过去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失望
B. 怀念
C. 无所谓
“舞榭成坟,歌台作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伤感
C. 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