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7:35
《十二时》 作者:彭耜(宋代)
素馨花在枝无几。秋入阑干十二。 那茉莉如今已矣。只有兰英菊蕊。 霜蟹年时,香橙天气。总是悲秋意。 问宋玉当日如何,对此凄凉风月,怎生存济。 还未知幽人心事。望得眼穿心碎。 青鸟不来,彩鸾何处,云锁三山翠。 是碧霄有路,要归归又无计。 奈何他不长天远,身又何曾生翼。 手拟芙蓉,耳听鸿雁,怕有丹书至。 纵人间富贵,一岁复一岁。 此心终日绕香盘,在篆畦儿里。
这首诗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悲凉。素馨花已经不多,秋天已经悄然来临,茉莉花早已凋零,只有兰花和菊花依然盛开。霜蟹的季节到了,香橙的天气也来临,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秋天的悲伤。我不禁想问宋玉当年是如何度过这样的凄凉风月。对于这份凄凉,我又该如何生存呢?我不知道那些隐士的心事是什么,望着眼前的景象,心痛如碎。青鸟不再飞来,彩鸾又在何处?三山被云雾笼罩,纵使碧空有路,我却无计可施。奈何他远在天边,我又何曾有翅膀?我手中拟定芙蓉,耳边听着鸿雁的叫声,生怕会有书信传来。纵使人间富贵,一年又一年流逝,这颗心始终在香盘中徘徊,宛如在园田里打转。
作者介绍:彭耜,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见长,常用自然景物反映人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及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
《十二时》是彭耜对秋天的深刻描绘,诗中充满了秋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花草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诗的开头提到的“素馨花”和“茉莉”,不仅是自然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悲伤,尤其是在提到“青鸟不来,彩鸾何处”时,更是体现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忆。
整首诗在语调上呈现出一种低沉的情感,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作为背景,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岁月无情的感慨。诗的最后,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通过对“丹书”的渴望,诗人表达了对沟通与联系的渴望,但现实却无法如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叹,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鸟”象征什么?
诗中反复出现的“秋”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彭耜的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