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1:45
原文展示:
寰州道中 汪元量 〔宋代〕
穷荒六月天,地有一尺雪。 孤儿可怜人,哀哀泪流血。 书生不忍啼,尸坐愁欲绝。 鼙鼓夜达明,角笳竞於邑。 此时入骨寒,指堕肤亦裂。 万里不同天,江南正炎热。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边疆,六月天里地面竟积了一尺厚的雪。 孤苦无依的孩子,悲伤得泪水如同流血。 书生不忍听这悲啼,坐着如同僵尸,忧愁得几乎要断绝。 战鼓声整夜不停,号角声竞相悲鸣。 此刻的寒冷深入骨髓,手指冻得皮肤都裂开了。 万里之外的气候截然不同,江南地区正是酷热难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此诗可能是在边疆旅行或考察时所作,反映了边疆地区的艰苦环境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六月天仍有厚雪的极端气候,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孤儿的悲惨生活。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寒冷和孤儿的哀痛,表达了对边疆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边疆的严寒和江南的酷热,突出了边疆地区的艰苦环境。诗中“孤儿可怜人,哀哀泪流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孤儿的悲惨境遇,令人感同身受。书生的形象则体现了诗人对这种苦难的深刻同情和无力改变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边疆孤儿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映边疆地区的艰苦环境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对边疆孤儿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通过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边疆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刻关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孤儿可怜人,哀哀泪流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恐惧
“书生不忍啼,尸坐愁欲绝”中的“尸坐”是什么意思? A. 坐得很端正 B. 坐姿僵硬如同死尸 C. 坐着思考 D. 坐着休息
诗中通过什么手法突出了边疆的艰苦环境? A. 对比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