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2:21
《苏武慢 唐安西湖》 作者:陆游
澹霭空濛,轻阴清润,绮陌细尘初静。
平桥系马,画阁移舟,湖水倒空如镜。
掠岸飞花,傍檐新燕,都似学人无定。
叹连年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鬓。
空记忆杜曲池台,新丰歌管,怎得故人音信。
羁怀易感,老伴无多,谈麈久闲犀柄。
惟有翛然,笔床茶灶,自适笋舆烟艇。
待绿荷遮岸,红蕖浮水,更乘幽兴。
这首词描绘了安西湖的美景,天空中云雾缭绕,轻柔的阴影带来清新的气息,刚刚静下来的小路上飘散着细微的尘土。平桥上系着马,画阁摇曳着舟,湖水如镜子般倒映着周围的景色。岸边的花儿飞舞,新燕在屋檐边归来,都像游子一样无拘无束,心情飘忽不定。诗人感叹多年战乱,经过春天的边疆,容颜已显得暗淡。只记得当年的杜曲、池台和新丰的歌声,却再也无法得到故人的音信。心中惆怅,老友不多,闲聊的时候也只能以笔和茶为伴,过着悠闲的日子。惟有在这宁静的环境中,等待绿荷遮岸、红莲浮水,更能激起幽幽的兴致。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诗歌作品丰富,主题广泛,尤其以抒发家国情怀和个人志向著称。他经历了南宋的动荡,常以诗词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苏武慢》写于陆游晚年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外困扰,诗人对故人和故地的思念愈加浓厚。此时的陆游已是年迈,身处安西湖的美丽自然中,回忆起过往的光景与故友,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苏武慢 唐安西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描绘了安西湖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的“澹霭空濛,轻阴清润”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湖面的朦胧与清新,营造了一种淡雅的氛围。接下来的“平桥系马,画阁移舟”则通过生动的画面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境地。
而随着词意的推进,诗人情绪的转折也愈加明显。他在“叹连年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鬓”中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身心疲惫,岁月的流逝使他容颜憔悴,令人心生怜惜。紧接着的回忆与思念,表现出他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往昔的追忆,尤其是“怎得故人音信”一句,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孤独。
最后,诗人虽感到孤寂,但仍试图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慰。通过“惟有翛然,笔床茶灶,自适笋舆烟艇”,诗人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整体来看,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流露,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
澹霭空濛,轻阴清润,绮陌细尘初静。
描述安西湖上空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细小的尘土在初静时光中显得格外宁静。
平桥系马,画阁移舟,湖水倒空如镜。
画面描绘了平坦的桥上系着马,湖面的舟船轻轻摇曳,水面如镜子一般映照周围的景色。
掠岸飞花,傍檐新燕,都似学人无定。
花瓣随风飘落,屋檐下新来的燕子飞舞,似乎都像漂泊不定的人生,随风而动。
叹连年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鬓。
长年的战乱让人感到悲叹,经过春天的边疆,岁月的流逝使容颜憔悴,白发悄然增多。
空记忆杜曲池台,新丰歌管,怎得故人音信。
只留下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记忆,却再也无法得到故友的音信,心中空虚无依。
羁怀易感,老伴无多,谈麈久闲犀柄。
漂泊的心情容易感伤,伴侣已不多,闲聊时只能以笔和茶为伴,度过悠闲的时光。
惟有翛然,笔床茶灶,自适笋舆烟艇。
诗人唯有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简单的生活,感受自然的宁静与自得。
待绿荷遮岸,红蕖浮水,更乘幽兴。
期待绿荷遮住岸边,红莲漂浮在水面,激发出更多的幽雅兴致。
整体来看,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思念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
诗中“澹霭空濛”意指什么?
A. 光明灿烂
B. 云气淡薄
C. 夕阳西下
诗人在词中表达了对故人的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思念
C. 嫉妒
“湖水倒空如镜”中的“镜”指的是什么?
A. 映照的湖水
B. 破碎的镜子
C. 实际的镜子
陆游的《苏武慢》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孤独,但陆游更加强调自然环境与个人内心的结合,而李白则以简洁的描写突出思乡情怀。前者重在氛围的营造,后者则直接表达情感,二者风格各异却同样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