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7:20
仲秋书事
作者: 陆游 〔宋代〕
天心那得与人同,
牲社家家祷岁丰。
料理蝗余犹十五,
残年亦未委沟中。
这天的心情怎么能和人们的心情相同呢?
各家各户都在祈祷丰收的祭祀上。
虽然还剩下十五天的时间来处理蝗虫,
但即使年末也未必会把它们抛弃在沟渠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相结合,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仲秋时节,正值农忙与祭祀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蝗灾的忧虑。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内部动荡,诗中隐含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深切的焦虑。
《仲秋书事》是陆游在仲秋时节所作的一首诗,透过简单的字句,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与对蝗虫肆虐的无奈。诗的开头“天心那得与人同”,直接抒发了诗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隔阂,暗示了人力的渺小与无奈。接着“牲社家家祷岁丰”,描绘出人们为祈求丰收而纷纷祭祀的情景,展现了民众对生活的渴望与希望。末尾两句则转向现实,表达了虽然还有时间去处理蝗虫,但即使年末也未必能将它们完全消灭的无奈与悲观情绪。
整首诗情感真切,既有对丰收的希望,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深思,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感受。陆游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地方色彩,也富有普遍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丰收与蝗灾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天心那得与人同”中的“天心”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蝗”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陆游的《仲秋书事》侧重于农民的丰收与蝗灾,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广泛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两者虽然风格不同,却都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