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18
可怜称二八,逐节似飞鸿。
悬胜河阳伎,暗与淮南同。
入行看履进,转面望鬟空。
腕动苕华玉,衫随如意风。
上客何须起,啼乌曲未终。
可怜的舞者年方十六,舞姿轻盈如飞鸿。
她的技艺胜过河阳的乐师,暗中与淮南的舞者媲美。
走入舞场看她的脚步轻盈,转过头去望她的发髻空荡荡。
手腕上饰有华丽的玉器,衣襟随风飘动如意。
高朋何必起身相迎,乌鸦的啼鸣曲调尚未结束。
作者介绍:萧纲,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志趣高远,擅长五言诗和乐府,作品多描写舞蹈、音乐及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的动荡时期,社会动乱导致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了对舞者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美和和谐的追求。
《咏舞诗二首 其二》通过描绘舞者的轻盈舞姿和优雅形象,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对音乐舞蹈的热爱和欣赏。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位年轻舞者的美丽与才华,开头两句“可怜称二八,逐节似飞鸿”便以生动的比喻勾勒出舞者的轻盈与灵动,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随后提到的“悬胜河阳伎,暗与淮南同”,则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强调舞者的卓越技艺。
诗中“腕动苕华玉,衫随如意风”描绘了舞者在舞动中手腕的华丽装饰与衣衫的飘扬,展现出一种动人的美态,仿佛在诉说着舞者内心的自由与洒脱。最后一句“上客何须起,啼乌曲未终”不仅表现了对舞者表演的陶醉,也映射出一种对音乐和舞蹈艺术的沉浸与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对年轻生命的赞美和对艺术的尊重,体现了萧纲对舞蹈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舞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与艺术的崇尚,展现了舞蹈所带来的生动与活力,传递出一种对生命与青春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可怜称二八”中的“二八”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啼乌曲”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萧纲的《咏舞诗二首》与杜甫的《丽人行》,两者均描绘女性之美,但前者更侧重于舞蹈的优雅与轻盈,而后者则强调女性的气质与才华,体现了不同的美学观念与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