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5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6:06
原文展示:
野分霜信薄,溪落雨痕乾。
僻邑催冬早,遥林积暝寒。
鸡栖隐坏壁,鹤老恋空关。
烛下哀筝发,楼头送漏残。
白话文翻译:
野外的风起霜信变得微薄,溪水流下的雨痕渐渐干了。
偏僻的小镇催促着冬天的到来,远处的树林积聚着暮色的寒冷。
鸡在隐秘的破烂的墙壁上栖息,老鹤依恋着空旷的关隘。
蜡烛下悲伤的筝声响起,楼头传来漏水的声音渐渐消逝。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美,号雪窗,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典雅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为闲适和淡泊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冬之交,表现了诗人对时节变迁的感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孤独和寒冷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静与沉寂。
诗歌鉴赏:
这首《满替在眼即景赋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态。全诗四联,每联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第一联“野分霜信薄,溪落雨痕乾”,通过天气变化的描写,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霜信的微薄和雨痕的干涸,传达出一种干燥、寒冷的感觉,给人以萧瑟的印象。
第二联“僻邑催冬早,遥林积暝寒”,描绘了一个偏僻小镇的冬天来得早,远处的树林中积聚着暮色的寒冷,显示出环境的孤寂。这里的“早”字,暗示了时间的紧迫与生命的无常。
第三联“鸡栖隐坏壁,鹤老恋空关”,则通过鸡与鹤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鸡在破旧的墙壁上栖息,鹤却依恋于空旷的关隘,象征着人们对于安宁和归属的追求。
最后一联“烛下哀筝发,楼头送漏残”,烛光下的筝声发出哀伤的旋律,楼头的漏水声渐渐消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奈。这种音乐与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孤独与思索的主题,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孤独与思索的感慨,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野分霜信薄”意指:
A. 风起霜重
B. 风轻霜薄
C. 风寒霜早
D. 风急霜浓
诗中“鸡栖隐坏壁”描绘的是:
A. 鸡在美丽的墙壁上栖息
B. 鸡在破旧的墙壁上栖息
C. 鸡在空旷的地方栖息
D. 鸡在高楼上栖息
“烛下哀筝发”中的“哀”字表现了:
A. 欢快
B. 悲伤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