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证道寺》

时间: 2025-07-26 13:12:42

诗句

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3:12:42

原文展示:

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白话文翻译:

证道寺的大门空旷,僧人们在草地上打坐。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曾经听说过一首歌流传。
驿道的桥梁已经损坏,沙溪里满是石头和苔藓。
来往的荒废小屋近在咫尺,偶尔可以在这里安然入睡。

注释:

  • 证道:寺庙名称,意指“证悟道理”之意。
  • :宽阔、空旷。
  • 延僧:邀请僧人。
  • 草座:草地上的坐垫。
  • :头,指人或事物的开端。
  • 驿路:古时的交通要道。
  • 桥梁坏:指交通不便。
  • 沙溪:小溪流,溪水沙土交融。
  • 石藓:石头上长出的苔藓,表示荒凉。
  • 荒廨:荒废的房舍。

典故解析:

“证道”一词常用于佛教中,意为明悟真理,讲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此诗通过描绘证道寺的环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游历证道寺之际,表达了他在静谧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证道寺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描绘寺庙的空旷与僧人的冥想,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氛围。接着,作者提到对时间的迷茫,不知何时开始的古老歌谣,暗示了文化传承与记忆的流逝。最后,描绘了荒废的驿道与桥梁,暗示了人们的离去和历史的变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证道山门旷:描绘寺门的空旷,给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感觉。
    • 延僧草座禅:邀请僧人在草地上打坐,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 不知为额始:表达对时间流逝的迷茫,似乎一切都在无声地变化。
    • 曾记有歌传:提到古老的歌谣,暗示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
    • 驿路桥梁坏:描绘交通的破损,象征着联系的断裂。
    • 沙溪石藓填:细节描写,展现环境的荒凉。
    • 往来荒廨近:身边的荒废房屋,暗示过往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
    • 时可托清眠:表达在此处可以寻得片刻宁静,反映出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沙溪石藓”比喻环境的荒凉)、对仗(“驿路桥梁”与“往来荒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画面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 证道寺:象征宁静与内心的追求。
  • 草座禅:体现简朴与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 古歌:文化传承与历史的记忆。
  • 荒廨:人事的流逝与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证道”指的是? A. 一种佛教思想
    B. 一座寺庙
    C.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B

  2. “沙溪石藓填”意指? A. 自然景色的美
    B. 环境的荒凉
    C. 交通的便利
    答案:B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伤感与思考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董嗣杲的《过证道寺》则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历史的感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哲学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海棠 赋丈室碧玉壶善甫赋诗铎亦奉和二首 其二 赋丈室碧玉壶善甫赋诗铎亦奉和二首 其一 庆寿寺晚归 王子端挽辞 汴梁公廨西楼二首 其二 汴梁公廨西楼二首 其一 潼关 辋川 雨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厄 断乎不可 双人旁的字 金鼓喧天 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浓墨重彩 砾石 立刀旁的字 包含鳍的词语有哪些 打交道 引火烧身 凭记 歺字旁的字 恃才矜贵 言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雌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