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早秋雨后晚望》

时间: 2025-05-02 01:35:25

诗句

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

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

有景堪援笔,何人未上楼。

欲承凉冷兴,西向碧嵩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5:25

原文展示:

早秋雨后晚望
作者: 齐己 〔唐代〕
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有景堪援笔,何人未上楼。欲承凉冷兴,西向碧嵩游。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季节,暑气逐渐消散,夜晚虫鸣声愈加密集。经过一场雨,江湖的景色焕然一新,日月也似乎进入了新的秋天。眼前美景值得我提笔作画,然而还有谁没有登上这高楼?我想迎接这秋凉,便向西去游览碧嵩山。

注释:

  • 暑气:指夏季的热气。
  • 虫声:指夜晚虫鸣的声音。
  • 江湖:泛指江河湖泊。
  • 援笔:提笔写作。
  • 凉冷兴:感受到的凉意和兴致。

典故解析:

  • 碧嵩:指的是嵩山,位于河南省,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象征着高远与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字子华,号碧山,生于山西,后居于江南,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和时节变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早秋之际,正值雨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诗歌鉴赏:

《早秋雨后晚望》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和对秋天的深情眷恋。首联“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描绘了夏季的渐渐褪去和虫鸣声的增加,暗示着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则通过雨后的江湖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新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转折句“有景堪援笔”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带有一种孤独感,询问“何人未上楼”,渴望与他人分享这份美好。最后一句“欲承凉冷兴,西向碧嵩游”表明了诗人对凉爽秋天的向往,表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悠闲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暑气时将薄:描绘夏季的炎热逐渐消退,暗示秋天的来临。
  • 虫声夜转稠:夜晚虫鸣声愈加响亮,显示出秋季的特征。
  • 江湖经一雨:经过一场雨,江湖景色焕然一新。
  • 日月换新秋:日夜更替,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 有景堪援笔:眼前的美景值得提笔写作。
  • 何人未上楼:感叹无人共赏美景,增添了一丝孤独。
  • 欲承凉冷兴:渴望感受秋天的凉意。
  • 西向碧嵩游:向西游览嵩山,寻求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展现了诗人对语言的把握。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紧密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秋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暑气:象征着夏天的热烈与消退。
  • 虫声:代表着秋天的静谧与生机。
  • 江湖:象征广阔的自然和人生的无常。
  • 碧嵩:象征高远、清幽的理想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虫声”主要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昆虫的叫声
    C) 风声

  2. 诗人想要去游览的地方是哪里? A) 南山
    B) 碧嵩山
    C) 东海

  3. 诗中“欲承凉冷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想要避暑
    B) 对秋天的期待
    C) 对夏天的怀念

答案:

  1. B) 昆虫的叫声
  2. B) 碧嵩山
  3. B) 对秋天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秋夕》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齐己的《早秋雨后晚望》与白居易的《秋夕》均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但齐己更注重于自然的细腻观察,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玉案 送温叔刚之解州军司幕官 菩萨蛮 题李溉之词卷 清平乐 春去 送钟员外(赋风) 梅花村访浦鹤天 太白酒楼和顾星桥韵 新岭 送秋塍暂往保定即返秀水 广济桥访谢茂秦故居不得 感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尣字旁的字 凭空臆造 楞头呆脑 遭心 淆乱是非 陆文夫 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释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落星 一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民贼独夫 泓涵演迤 法海无边 耒字旁的字 包含翮的词语有哪些 绳床瓦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