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5:25
早秋雨后晚望
作者: 齐己 〔唐代〕
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有景堪援笔,何人未上楼。欲承凉冷兴,西向碧嵩游。
在这个季节,暑气逐渐消散,夜晚虫鸣声愈加密集。经过一场雨,江湖的景色焕然一新,日月也似乎进入了新的秋天。眼前美景值得我提笔作画,然而还有谁没有登上这高楼?我想迎接这秋凉,便向西去游览碧嵩山。
齐己,唐代诗人,字子华,号碧山,生于山西,后居于江南,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和时节变迁。
这首诗写于早秋之际,正值雨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早秋雨后晚望》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和对秋天的深情眷恋。首联“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描绘了夏季的渐渐褪去和虫鸣声的增加,暗示着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则通过雨后的江湖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新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转折句“有景堪援笔”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带有一种孤独感,询问“何人未上楼”,渴望与他人分享这份美好。最后一句“欲承凉冷兴,西向碧嵩游”表明了诗人对凉爽秋天的向往,表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悠闲的心境。
整首诗体现了对秋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虫声”主要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昆虫的叫声
C) 风声
诗人想要去游览的地方是哪里?
A) 南山
B) 碧嵩山
C) 东海
诗中“欲承凉冷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想要避暑
B) 对秋天的期待
C) 对夏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