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蠹》

时间: 2025-04-26 06:32:10

诗句

蠹不自蠹,而蠹于木。

蠹极木心,以丰尔腹。

偶或成之,胡为勖人。

人而不真,繇尔乱神。

蠹兮蠹兮,何全其生。

无托尔形,霜松雪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10

原文展示

蠹不自蠹,而蠹于木。
蠹极木心,以丰尔腹。
偶或成之,胡为勖人。
人而不真,繇尔乱神。
蠹兮蠹兮,何全其生。
无托尔形,霜松雪柽。

白话文翻译

蛀虫并不是自己蛀蚀,而是侵蚀木头。
蛀虫深入木心,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腹部。
偶尔成就了某些事,何必去激励他人呢?
人若不真实,就会因此而迷乱神智。
蛀虫啊蛀虫,你何以能全身而活?
没有依托于你的形状,像霜松和雪柽那样孤立。

注释

  • :蛀虫,这里指代对人类和事物造成侵害的存在。
  • 木心:木头的内部,象征着事物的核心。
  • 丰尔腹:满足自己的肚子,意指蛀虫为了生存而蛀蚀木材。
  • 胡为勖人:何必去激励别人,表明对他人行为的不屑。
  • 人而不真:人如果不真实,意味着内心的虚伪与不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明,号平原,唐代诗人,身世较为清贫,曾在寺院中修行。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纷纷追求名利,齐己在此诗中反映出对人性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蠹》这首诗以“蠹”为喻,借助蛀虫来探讨人性及社会现象。诗中通过蛀虫对木材的侵蚀,象征那些不真诚、追求私利的人们,展现人类对自然与他人造成的破坏。诗的前两句开篇即将焦点放在蛀虫与木头的关系上,表面上看似描绘了一幅自然图景,实际上却反映了人类的自私与贪婪。

诗中提到“人而不真”,这是一种对人性虚伪的深刻洞察,齐己通过蛀虫的行为比喻人们的贪婪,突出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乱象。最后一联的“无托尔形,霜松雪柽”则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无依无靠的情感,暗示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真实和纯粹的难能可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蠹不自蠹,而蠹于木:蛀虫并不是自己在蛀蚀,而是在蛀蚀木材,暗示人类的自私行为。
  2. 蠹极木心,以丰尔腹:蛀虫深入木材的中心,满足自己的贪欲,象征着对资源的耗尽。
  3. 偶或成之,胡为勖人:偶尔有些人取得成功,反而去激励他人,表现出一种讽刺的态度。
  4. 人而不真,繇尔乱神:人若不真实,内心会迷乱,说明虚伪对心灵的侵蚀。
  5. 蠹兮蠹兮,何全其生:蛀虫啊,蛀虫,你如何能活得完整,表现对生存状态的疑问。
  6. 无托尔形,霜松雪柽:没有依托于你的形状,像霜松和雪柽一样孤立,强调孤独与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蛀虫比作人性中的贪婪与虚伪。
  • 拟人:赋予蛀虫以人的情感与行为,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蛀虫的形象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虚伪,反映了社会的种种乱象,警示人们保持真实与纯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蛀虫,象征贪婪与虚伪。
  • 木心:木材的中心,象征事物的本质和人心。
  • 霜松雪柽:象征孤独与脆弱,反映出无依无靠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蠹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的贪婪与虚伪
    C. 简单的生物

  2. 诗中提到的“胡为勖人”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赞美他人的成就
    B. 对他人行为的不屑
    C. 鼓励他人努力

  3. 诗的最后一句“霜松雪柽”意指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自然的美丽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齐己与李白的作品中,均涉及对人性的探讨,但齐己更倾向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岁寒堂三题 其一 岁寒堂 赠樊秀才 四民诗 其三 工 纪送太傅相公归阙 和运使舍人观潮 其二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 归雁 留题麟州 书酒家壁 钓台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拆东墙补西墙 损人害己 鼠目獐头 落地灯 包含掩的词语有哪些 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鸣柝 二字旁的字 拖发 穷悟 巾字旁的字 嫩生 见字旁的字 居敬穷理 殳字旁的字 包含肉的词语有哪些 肌擘理分 同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