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4:44
渊明昔抱道,为贫仕兹邑。幡然复谢去,肯受一官絷。予观长者忧,慷慨在遗集。岂同孤蒙人,剪剪慕原隰。遭时乃肥遯,兹理固可执。独有田庐归,嗟我未能及。
陶渊明曾经怀抱理想,因为贫困而在此地做官。后来他毅然辞官离去,不愿被一官半职束缚。我读他的遗集,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慷慨激昂。他不同于那些浅薄无知的人,他向往的是广阔的原野和低湿之地。在时局艰难时,他选择了隐遁,这种道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唯独他能够回归田园,而我却未能做到。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北宋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这首诗是曾巩在游历彭泽时所作,彭泽是陶渊明曾经任职的地方。曾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未能实现的遗憾。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描写,展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和隐逸情怀。诗中“幡然复谢去,肯受一官絷”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陶渊明辞官的决绝态度,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予观长者忧,慷慨在遗集”则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的忧国忧民之情,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最后两句“独有田庐归,嗟我未能及”,则表达了曾巩对陶渊明的羡慕和对自己未能实现隐逸生活的遗憾。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陶渊明高洁品格和隐逸情怀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隐逸生活的遗憾。通过对比陶渊明的决绝态度和自己的无奈,诗人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为什么辞官? A. 因为贫困 B. 因为厌倦官场 C. 因为时局艰难 D. 因为向往田园生活
曾巩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陶渊明的敬仰 B. 对官场的向往 C. 对隐逸生活的厌倦 D. 对现实的不满
诗中的“孤蒙人”指的是什么人? A. 高洁的人 B. 浅薄无知的人 C. 隐逸的人 D. 官场的人
答案:1. B 2. A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