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2:36
乌夜啼
作者:罗洪先〔明代〕
寒乌哑哑啼夜霜,
南邻北邻愁夜长。
梦中机杼见颜色,
觉来血泪沾衾裳。
男儿有身自何处,
三年不见萱花树。
春草遥瞻西日斜,
长江自逐东流去。
江流暮草悲复悲,
年年陌上送春迟。
欲凭青鸟问王母,
可有瑶池相见时。
寒夜里,乌鸦哑哑地啼叫,夜晚的霜气让人愁苦,南邻北邻的朋友都因漫长的夜晚而忧愁。在梦中,我看到织机上的景象,醒来时发现泪水沾湿了我的被褥。作为一个男子汉,身在何处呢?三年来未见那萱草树。春草在遥远的地方仰望着西斜的日头,长江水自东流而去。江水与暮草相伴,悲伤更添悲伤,年年在陌上送走迟到的春天。想借青鸟问问王母,是否有机会再见瑶池的景象。
作者介绍
罗洪先,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多抒情,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因战乱而流亡的时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亲人的忧虑,诗中渗透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乌夜啼》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思念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深情。开头的“寒乌哑哑啼夜霜”用拟人的手法渲染出凄冷的氛围,紧接着通过对邻里愁苦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普遍的悲伤情绪。接下来的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梦中机杼的意象不仅象征着生活的重担,也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及的“萱花树”更是深入人心,唤起了对母亲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怀念。
中间的“春草遥瞻西日斜,长江自逐东流去”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长江的东流象征着过往的不可挽回。结尾的青鸟与瑶池则寄托着对团圆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借助神话的力量与亲人相见,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乌夜啼》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罗洪先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萱花树”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母亲
C. 爱情
D. 乡愁
诗中“寒乌哑哑啼”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平静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乌夜啼》中,罗洪先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而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则通过历史典故表现个人情怀。两者都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时间与人际关系的主题,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