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4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49:02
乌夜啼·露华洗天天随水
作者: 宋无 〔宋代〕
露华洗天天随水,
烛光烧云半空紫。
西施夜醉芙蓉洲,
金丝玉簧咽清秋。
声鼓鞭月行春雷,
洞房花梦酣不迦。
宫中夜夜啼栖鸟,美人日日歌吴歈。
吴王国破歌声绝,鬼火青荧生碧血。
千年环仲耕狐兔,鸟术纸钱挂枯树。
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
乌夜啼,啼为谁。
身前欢乐身后悲,
空留瑟怨傅相思。
乌夜啼,啼别离。
露水的光华洗净天空,随水而流;烛光在空中燃烧,映出紫色的云彩。西施在芙蓉洲上醉酒,金丝、玉簧奏出清秋的乐声。鼓声和鞭声伴着月亮行驶,春雷滚动在洞房花梦之中。宫廷中夜夜有鸟啼,美人日日吟唱吴国的歌曲。吴王的国破了,歌声也随之消绝,鬼火青荧在碧血中闪烁。千年间环仲耕耘于狐兔之地,纸钱和鸟术挂在枯树上。骷髅默默无言,满眼泥土,曾见吴王的歌舞时光。乌夜啼,啼为了谁呢?眼前的欢乐与身后的悲伤,唯留瑟的怨恨与思念。乌夜啼,啼别离。
作者介绍
宋无,生于宋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融入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西施和吴王的描写,反映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对个人情感的寄托。
《乌夜啼·露华洗天天随水》是一首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诗作,展现了美丽与哀愁的主题。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露华”、“西施”、“吴王”等,构建了一个充满悲壮与思念的意境。诗人借助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悲剧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露水洗净了天空,烛光映照着紫色的云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但随着诗句的深入,西施的醉意、吴国的覆灭、骷髅的无语等意象交替出现,展现出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最后的“乌夜啼”,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悲伤,深刻表达了生离死别的痛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错,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悲剧的无奈,表现了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别离的深切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西施”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A. 美丽与哀愁
B. 纯真与善良
C. 忍耐与坚韧
D. 智慧与勇敢
“乌夜啼”的含义是什么?
A. 欢乐的歌声
B. 对别离的哀怨
C. 春天的雷声
D. 美丽的舞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乌夜啼》和《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情感,但《乌夜啼》更多地融入了历史的悲剧,而《月夜忆舍弟》则更加关注个人的思念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