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2:37:46

诗句

桂林好,蜡屐昔人同。

怪石剩将酬米尉,老榕曾是识浯翁。

今古梦悤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37:46

原文展示:

桂林好,蜡屐昔人同。
怪石剩将酬米尉,
老榕曾是识浯翁。
今古梦悤悤。

白话文翻译:

桂林的美好,昔日穿着木屐的游人依然如故。
那些怪石,仍为米尉(指米芾)所赞颂,
那棵老榕树,曾经是识竹翁(指浯溪翁)的老朋友。
如今古今的梦却模糊不清。

注释:

  • 桂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以山水风光闻名。
  • 蜡屐:一种古代的木屐,通常用蜡涂抹,便于行走。
  • 怪石:指桂林山水中的奇特岩石。
  • 米尉: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和画家,以其山水画而知名。
  • 老榕:指古老的榕树,常见于南方地区。
  • 识浯翁:指与自然相伴的隐士,浯溪翁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象征。
  • 梦悤悤:形容梦境模糊不清的样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咏雩(生于1910年),字紫山,号咏雩,近现代诗人,擅长描写山水风光,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人生哲思。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1964年,正值中国社会历史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游览桂林,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历史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桂林的描绘,引发了对历史人文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的“桂林好”,即抒发了对桂林壮丽山水的赞美,接着提到“蜡屐昔人同”,让人联想到历史长河中无数游人曾在此驻足,增添了人文气息。中间用“怪石剩将酬米尉”,则象征着自然与文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既表现出对米芾的敬仰,也暗示了古今文人对自然的关注。最后一句“今古梦悤悤”则通过梦的模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桂林好,蜡屐昔人同:开篇直接赞美桂林的美丽,提到古人穿蜡屐游览桂林,暗示历史的延续。
    2. 怪石剩将酬米尉:提到怪石的象征意义,与米芾的关系,表现出自然与文人之间的对话。
    3. 老榕曾是识浯翁:老榕树与文人之间的交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4. 今古梦悤悤:对比古今的梦境,表达了对历史的怀旧与现实的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怪石”比喻文人心中理想的自然。
    • 对仗:诗中“今古”与“蜡屐”“昔人”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通过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追思与对人生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桂林不仅是自然的敬仰,更是对文化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桂林:象征着自然美。
    • 蜡屐:代表古代游人,寓意历史的延续。
    • 怪石:象征着文化与自然的融合。
    • 老榕:代表历史积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桂林的美好是用哪个词语来形容的?
    A. 迷人
    B. 好
    C. 美丽

  2. 诗中提到的“蜡屐”,主要是用来表示什么?
    A. 古代游人
    B. 交通工具
    C. 文化遗产

答案

  1. B. 好
  2. A. 古代游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山中问答》(王维)——同样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2. 《登高》(杜甫)——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人生感慨相结合。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黄咏雩的《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王维的作品更强调内心的静谧,而黄咏雩则更侧重于历史的追思与文化的延续。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选》
    2. 《山水诗的美学研究》
    3. 《黄咏雩诗词集》

相关查询

西江月·华胄银青气脉 似僧耕野云 次弟观似单君范 薇山处过番石渡遭渡子无礼伤臂因韵二首 用梅山别诸贤韵 浪淘沙(留城) 次韵弟观用陶元亭归田园居韵 次前韵谢月窗兄见和 儿侄辈为燕老集石秀叔以诗来和之二首 满江红·落枕鸿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遵时养晦 肩从齿序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白字旁的字 切齿嚼牙 敌国同舟 人字头的字 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瞬忽 盗亦有道 龍字旁的字 神力 奔走之友 楚凤称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