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0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07:08
自古名高易毁随,谁令俶傥更权奇。
心知吾友必中鹄,眼见乃翁初梦罴。
所幸解骖逢晏子,不须结客报袁丝。
古人进德多因此,公冶台卿即汝师。
从古至今,名声高的人容易被毁谤,谁能让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更显奇特呢?
我心里知道我的朋友必定能成功,眼前看到老人的梦境仿佛是一个奇遇。
所幸能够遇见晏子,不必像袁丝那样去结交客人。
古人能提升自己的品德,多是因为这一点,公冶台卿便是你的老师。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游,宋代诗人,出身于南宋的士大夫家庭。刘克庄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常带有时人的忧虑与理想。
《三和》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际。诗人通过对古人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德行和才华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期待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三和》是一首表现对友人期望和古人品德追求的诗作。诗中,刘克庄首先提出古今名声高的人容易遭受毁谤,这一观点引发读者的思考:在社会中,才华与名声并行,往往令人嫉妒和攻击。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信任与期待,认为他必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暗示对友谊的珍视和信任。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晏子的智慧与品德,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认为不需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去结交那些虚情假意的人。通过对古人德行的追忆,诗人进一步指出,个人的品德修养是提升自身的重要途径。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引导读者反思德行与名声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刘克庄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品德的追求,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德行与友谊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期待和对古人品德的赞美,警示人们在追求名声的同时不可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诗中提到的“晏子”是谁?
“自古名高易毁随”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公冶台卿”指的是?
通过以上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刘克庄的《三和》以及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