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2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20:19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哭时闻者亦欷歔,双鹤随声下碧虚。
帝出丝纶照穹壤,官施绰楔表门闾。
今无陶侃谁能尔,古有苏耽莫是渠。
华发史儋曾载笔,尚能浓墨为君书。
哭泣时听到的声音也让人感到悲伤,双鹤随声而下,飞舞于碧蓝的天空。皇帝出行时,丝绸的龙袍照耀着大地,官员们在门前悬挂着公告。如今没有陶侃这样的贤人,你又能找谁呢?古时有苏耽这样的志士,难道是他?华发苍苍的史儋曾经写下过你的事迹,至今仍能浓墨重彩为你留下赞美之词。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阮亭,宋代诗人、词人,散文家,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尤其以豪放著称。其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
《寄题杨?卿孝感堂》创作于宋代,诗中提到的孝感堂,常是纪念孝道的场所,反映了作者对孝道的尊重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如陶侃、苏耽等,均为有名的贤者,表达了对当世贤人的渴望与追忆。
刘克庄的《寄题杨?卿孝感堂》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孝道和贤人的怀念。开头两句“哭时闻者亦欷歔,双鹤随声下碧虚”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哀伤的气氛,双鹤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象征着高洁和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帝出丝纶照穹壤,官施绰楔表门闾”则通过描绘皇帝的威仪与官员的公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政治与人情的交织。
在“今无陶侃谁能尔,古有苏耽莫是渠”中,诗人感叹当今社会缺乏像陶侃、苏耽这样的贤者,流露出一种对人杰的渴望与失落之情。最后两句“华发史儋曾载笔,尚能浓墨为君书”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他们的钦佩与对其美好品德的赞美。
整首诗以感伤的基调贯穿,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对社会与人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贤者的敬仰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感慨,突出孝道与贤德的重要性,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双鹤”象征什么?
a) 友情
b) 高洁与长寿
c) 哀伤
“今无陶侃谁能尔”的意思是?
a) 当今没有贤人
b) 当今有许多贤人
c) 陶侃依然存在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孝道与贤德
b) 战争与和平
c) 自然与人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