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画菊与某官留别》

时间: 2025-04-29 04:29:09

诗句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29:09

原文展示:

画菊与某官留别
作者: 郑燮 〔清代〕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进京又无能追随,宦海浮沉令人难忍。
我家东篱下有菊花,归去时秋风耐得住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进又无能:前往却无法追随,表达无奈和困境。
  • 宦途跼蹐:宦官生涯的艰难和被压迫的状态。
  • 吾家颇有:我家里有不少。
  • 东篱菊:指的是东篱下的菊花,象征清雅和志趣。
  • 归去:希望回归故乡。

典故解析:

  • 东篱菊:出自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和诗人。他在诗、书、画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以画菊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失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燮与某位官员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画菊与某官留别》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的“进又无能追又难”道出了他在官场中的无奈,宦途的艰辛让他感到窘迫。“宦途跼蹐不堪看”更是直接揭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失望。与官员的告别,不仅是对个体关系的告别,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告别。

而后半部分转向对家乡的描绘,“吾家颇有东篱菊”,这里的菊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高洁情操的体现。菊花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代表着隐逸和宁静,正如诗人所愿望的那样,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自由。最后一句“归去秋风耐岁寒”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归乡的路途艰难,但他坚信回归自然的生活会让他在秋风中感到温暖。

整首诗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世俗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郑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进又无能追又难: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追求的艰难。
  2. 宦途跼蹐不堪看: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的艰辛和压迫感。
  3. 吾家颇有东篱菊:转而引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归去秋风耐岁寒: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菊花与隐逸的理想生活相联系,寓意深远。
  • 拟人:将秋风赋予耐寒的特性,突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官场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为中心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自然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的人生态度。
  • 秋风:代表着时光流逝和对归乡的期待。
  • 东篱: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空间和归宿。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清雅、坚韧的象征,是隐士生活的象征,代表着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篱菊”象征什么? A. 忍耐
    B. 高洁隐逸
    C. 忘记
    D. 忍辱负重

  2.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忽视
    D. 渴望

  3. 此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
    A. 描绘美景
    B. 表达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然的向往
    C. 讲述历史
    D. 叙述个人经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的作品,表达隐逸之情。
  • 《秋夕》:杜甫的诗作,描绘秋天的情景与思绪。

诗词对比:

  • 郑燮《画菊与某官留别》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郑燮更强调对官场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享受田园生活的快乐。

参考资料:

  1. 《郑燮诗选》
  2. 《清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4. 《陶渊明与田园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镜屏诗二首 卢岩 谢王生赠弓矢 题唐洲东寺访友人不值诗 光禄朱卿挽词十首 谷隐寺 啄木鸟 秋莺诗 夜坐 嗟美人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躭承 齊字旁的字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泥结尾的成语 回惊作喜 狐裘蒙茸 魚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重赏甘饵 破镜不重照 氏字旁的字 孟婆 彤丹 私字儿的字 恳激 包含炊的成语 和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