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2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28:13
诗词名称: 范县
作者: 郑燮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
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
尚有隐幽叹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
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
白话文翻译:
大约四五十户人家环绕着城郭,落花满地,显得一片宁静。
我用苦蒿和野菜送给邻居的和尚,小吏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清贫。
我仍在烛光下隐隐叹息,何曾见过顽固的心态会被驯化?
县门前一尺的距离仍然让我们感到隔阂,更何况君门与紫宸之间的遥远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尤其以其山水画和诗词闻名于世。他的诗风豪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社会关怀,常常表达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注。
创作背景:
《范县》创作于郑燮担任地方官期间,诗中反映了他对乡民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郑燮关注的多是百姓的疾苦与生活。
诗歌鉴赏:
《范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通过描绘县城附近的乡村生活,展现了作者对民众困苦的深切同情。诗的开头用“负郭民”引入,展现出一幅平静而又清幽的乡村图景,落花如絮,暗含时光流逝与生命脆弱的哲思。接下来提到的“苦蒿菜把邻僧送”,则表明诗人对邻里关系的重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同时也隐含了生活的艰辛。
“秃袖鹑衣小吏贫”一句,描绘了地方小吏的贫困生活,透过这一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与官民关系的紧张。后半部分的“尚有隐幽叹尽烛”,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感慨人情冷暖,生活的不易。最后一句“县门一尺情犹隔”,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暗示了即便身处同一地方,心灵的距离也可以是无形的,十分遥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郑燮对社会的深切思考与对民生的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县城与乡村的描绘,探讨了人们面临的生活困境与心灵的孤独,反映了郑燮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同情与关怀,传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尤其是在社会等级分明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郑燮的《范县》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A. 城市繁华
B. 乡村宁静
C. 农田丰收
D. 战争场景
诗中“县门一尺情犹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与朋友的距离
B. 官民的隔阂
C. 亲情的温暖
D. 自然的美丽
“苦蒿菜把邻僧送”中“苦蒿菜”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简单与艰辛
C. 诗人的孤独
D. 乡村的美丽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