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绍兴》

时间: 2025-04-27 18:21:40

诗句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1:40

原文展示: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丞相们纷纷发布诏令,而绍兴的天子却沉醉于歌舞之中。金国想要将徽、钦二宗返回,但中原人民却不愿意接受。

注释:

  • 丞相:古代中国官职,类似于现代的总理,负责政务。
  • 诏敕:皇帝的命令和诏书。
  • 绍兴:指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是宋徽宗的年号。
  • 金人:指金朝的统治者。
  • 徽钦:指徽、钦二宗,具体是指宋朝的徽、钦二宗皇族。
  • 中原:指中国的中央地区,象征着汉族的核心地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能,号板桥,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郑燮以其独特的个性与艺术风格在清代文人中脱颖而出,尤其以其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他的诗风直率,常常体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朝侵扰,国势衰弱。诗人通过描绘当时的政局,反映了对朝廷无能和百姓苦难的无奈与嘲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开篇的“丞相纷纷诏敕多”展现了官僚机构的繁忙与复杂,而“绍兴天子只酣歌”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统治者的无所作为和沉迷于享乐的状态。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也暗示了人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无奈。

接下来的“金人欲送徽钦返”,说明了金朝试图恢复对南宋的控制,然而“其奈中原不要何”则表明了中原人民的抵抗与不屈。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历史场景,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心。通过简洁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郑燮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丞相纷纷诏敕多:描绘了丞相们忙于发布命令的场面,表现了当时朝政的繁复与混乱。
  • 绍兴天子只酣歌:与前句形成对比,表现出皇帝的享乐与无所作为,暗示了国家的危机。
  • 金人欲送徽钦返:提及金国想要将徽、钦皇族送回,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外敌的威胁。
  • 其奈中原不要何:表现了中原人民对外敌的抵抗与不屈,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句的对比强化了诗中所传达的政治讽刺。
  • 象征:金人象征外敌,绍兴天子象征腐败的统治,反映出国家的危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历史的悲剧与人们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丞相:代表权力与腐败。
  • 天子:象征统治者的昏庸。
  • 金人:外敌的象征,表现了国家的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丞相纷纷诏敕多”所反映的主要情节是?

    • A. 官员的忙碌
    • B. 天子的享乐
    • C. 外敌的入侵
    • D. 百姓的苦难
  2. “绍兴天子只酣歌”中“酣歌”最能表达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欢乐
    • C. 享乐
    • D. 抵抗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春望》
  2.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的影响,以忧国忧民的情感与郑燮的《绍兴》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事近(月岩) 好事近(十二之十)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其二 好事近·市楼聚饮,汉秋将视真妮疾,舜裔属以此调纪之。真妮异域人,以打字为业者 好事近 好事近·阆苑梦回时 好事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相疾 心字底的字 病字头的字 洪水猛兽 洗削更革 风微浪稳 覆宗灭祀 过次 風字旁的字 辍毫栖牍 示字旁的字 摇唇鼓舌 包含亡的词语有哪些 不衫不履 镸字旁的字 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衬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