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访安福寺叶上人》

时间: 2025-05-01 15:08:00

诗句

苍苔径入旧栽竹,树里桥横新凿池。

丈室稳居清绝地,岂容支遁不能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8:00

原文展示:

访安福寺叶上人
苍苔径入旧栽竹,
树里桥横新凿池。
丈室稳居清绝地,
岂容支遁不能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到安福寺拜访隐士叶上人的情景。诗中说,青苔的小路通向旧时栽种的竹林,树木间横跨着新凿的池塘。隐士的住处稳稳地坐落在这清幽的环境中,难道容许那些逃避现实的人无法写出诗篇吗?

注释:

  • 苍苔:青苔,生长在阴湿的地方,象征着时间和自然的积淀。
  • :小路,指通往竹林的小径。
  • 支遁:指隐居的人,这里代指那些逃避现实的人,源于“支遁”这个成语,意为隐居避世。
  • 丈室:指隐士的居所,丈为古代的长度单位,这里形容隐士的住所宽敞而稳固。

典故解析:

  • 安福寺: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寺庙,象征着隐逸的生活环境。
  • 叶上人:叶上人是诗中的隐士角色,代表追求隐居生活的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及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隐士文化盛行的宋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恬静与自然的和谐美。开篇以“苍苔径入旧栽竹”描绘了一条通往竹林的小路,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接着“树里桥横新凿池”,则进一步突显了隐士的生活环境,树木与池塘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恬淡的山水画。这种静谧的自然环境,正是隐士理想的栖息之所。最后两句“丈室稳居清绝地,岂容支遁不能诗”,则传达出诗人对隐士的期许,不论生活在多么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始终认为创作诗歌是隐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又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苍苔径入旧栽竹”:青苔小径通向旧时栽种的竹子,表现出自然的沉静与时光的流逝。
    • “树里桥横新凿池”:树木间架起横跨的新池子,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和谐共处。
    • “丈室稳居清绝地”:隐士的住所稳固地坐落在清幽之地,表明隐士生活的安宁与独特。
    • “岂容支遁不能诗”:反问那些隐居的人,难道在这样清绝的环境中不能写诗吗?表达了对隐士创作的期待与挑战。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苍苔”、“旧栽竹”描绘自然之美,隐喻隐士的清雅。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创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隐士虽远离尘嚣,但依然应当保持对诗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苍苔: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自然的宁静。
  • 旧栽竹: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 清绝地:象征着隐士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1. 诗中提到的“支遁”指代什么?
    A. 诗人
    B. 隐居的人
    C. 自然环境
    D. 山水景色
    答案:B

  2. “丈室稳居清绝地”中的“丈室”意指什么?
    A. 诗歌
    B. 隐士的房屋
    C. 自然景观
    D. 竹林
    答案:B

  3.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时间的流逝?
    A. 新凿池
    B. 苍苔
    C. 旧栽竹
    D. 桥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美。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

    • 《访安福寺叶上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表现隐士生活的宁静,但《鹿柴》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而《访安福寺叶上人》则更强调隐士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山水田园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四园竹 塞翁吟(芙蓉) 侧犯 风流子 醉桃源 庆春宫 少年游 解蹀躞 氐州第一 丁香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时缓急 赕布 拍手叫好 明明赫赫 五桀 髟字旁的字 吐属大方 遥相应和 蒲鞭示辱 言字旁的字 包含剥的词语有哪些 浮笔浪墨 杂胡 邑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