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醉桃源》

时间: 2025-05-01 03:57:09

诗句

十年依旧破衫青。

空书制敕绫。

但知心似玉壶冰。

牛衣休涕零。

聊蹇傲,莫升腾。

毋为附骥蝇。

前山可数且徐行。

不须催去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7:09

原文展示:

醉桃源
作者: 杨泽民 〔宋代〕

十年依旧破衫青。
空书制敕绫。
但知心似玉壶冰。
牛衣休涕零。
聊蹇傲,莫升腾。
毋为附骥蝇。
前山可数且徐行。
不须催去程。


白话文翻译:

这十年来我依旧穿着破旧的青衫,
空有一纸旨意却是虚无。
我只知道我的心如同玉壶里的冰,
不必在牛衣下流泪。
聊聊自得,不必再去追逐名利,
也不要做那些附在骏马上的苍蝇。
前面的山峦可以慢慢数着走,
不必催促我的行程。


注释:

字词注释:

  1. 破衫:破旧的衣服。
  2. 制敕绫:空有命令的绫绸,意指虚无的权威。
  3. 心似玉壶冰:比喻心境清澈冷静,像玉壶中的冰一样。
  4. 牛衣:牛衣指的是贫困的生活状态。
  5. 涕零:流泪。
  6. 聊蹇傲:聊以自得,无所畏惧。
  7. 附骥蝇:比喻攀附权贵或追逐名利者。
  8. 徐行:慢慢地走。

典故解析:

  1. “附骥蝇”出自《庄子》,形容一些人依附于有权势的人,追逐荣华富贵。
  2. “心似玉壶冰”是对心境的美好比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坚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泽民,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常以闲适和自得的态度面对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经历了多年的生活磨难后,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醉桃源》是一首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的诗作。在诗中,作者通过对破衫与虚无命令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对名利的漠视。十年依旧的破衫,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艰难,而“空书制敕绫”则体现了功名利禄的虚幻与无奈。

诗的中间部分,“但知心似玉壶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坚定,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我价值的认可。牛衣下的不流泪,表现了他对困境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悲伤的无畏。

最后几句,诗人劝诫自己不要追逐名利,选择慢慢行走于人生的道路,展示了一种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依旧破衫青:诗人十年来穿着仍是破旧的青衫,表现生活的艰辛。
  2. 空书制敕绫:指权利和名利的虚无,表明诗人对社会地位的否定。
  3. 但知心似玉壶冰:比喻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坚定,象征高洁的品格。
  4. 牛衣休涕零:在困境中不必再流泪,表现出坚强的意志。
  5. 聊蹇傲,莫升腾:强调自得与不追逐名利的态度。
  6. 毋为附骥蝇:警惕自己不要攀附权贵,保持独立。
  7. 前山可数且徐行:建议慢慢行走,享受人生的过程。
  8. 不须催去程:不必急于追求目标,重视过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似玉壶冰”,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清澈。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聊蹇傲,莫升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生活艰辛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现状的深刻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强调在生活的困顿中保持自我,并慢慢享受人生的旅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破衫:象征贫困与艰辛。
  2. 玉壶冰:象征内心的清澈与高洁。
  3. 牛衣:体现了生活的困窘。
  4. :象征权贵与名利。
  5. :象征人生的旅途与目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牛衣”指的是什么?

    • A. 富贵的生活
    • B. 贫困的生活
    • C. 忧伤的心情
    • D. 旅行的状态
  2. “心似玉壶冰”中的“玉壶”比喻了什么?

    • A. 财富
    • B. 清澈的内心
    • C. 社会地位
    • D. 名利
  3.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追逐
    • B. 淡泊
    • C. 渴望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杨泽民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杨泽民更多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多倾向于逃避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杨泽民及其作品的背景与分析。
  • 《中国古诗词鉴赏》:收录了多位古代诗人的作品与评析。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探讨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及其与杨泽民诗作的比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秋小雨 即事 盆池 月夕 老民 登塔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嘲畜猫 新凉书怀 秋怀十首以竹药闭深院琴樽开小轩为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首字旁的字 文韬武略 浮生一梦 苶然沮丧 虫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揫收 包含届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菟裘归计 水字旁的字 月历 天矜 一失足成千古恨 置之度外 朗朗乾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