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4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43:33
水调歌头(夷陵九日)
作者: 管鉴
举俗爱重九,秋至不须悲。
登临昔贤胜地,空愧主人谁。
滚滚长江不尽,叠叠青山无数,
千载揖高姿。
况有贤宾客,同醉此佳时。
坐间菊,青作袂,玉为肌。
香英泛酒,风流绝胜酌酴醿。
莫话龙山高会,只作东篱幽想,
应有故人思。
北望江南路,回首暮云披。
这首词表达了对重阳节的热爱,以及在这个季节里对过往的怀念与感慨。诗人登上昔日伟人的故地,感到自己无以为继,感慨自己不如前人。长江奔腾不息,青山层叠,千年风姿依旧。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有贤人相聚,共同举杯畅饮。坐在一起赏菊,衣袂飘飘,肌肤如玉,酒香四溢,气氛愉悦,尽情享受美酒,忘却烦恼。诗人不愿多谈龙山的盛会,只愿在东篱幽静之处,缅怀旧友。北望江南的路,回首时,夕阳斜照的云彩披在身上,倍感思绪绵绵。
管鉴(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善于抒发情感,作品多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秋冬季节的景象。
这首词创作于重阳节,恰逢秋季,诗人通过重阳节的习俗,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
《水调歌头(夷陵九日)》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和友人的思念。整首词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长江的奔流和青山的叠嶂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在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
诗人在宴席上与友人共饮,描绘了赏菊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生活的雅致和闲适。通过“香英泛酒”的描写,诗人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而“莫话龙山高会”则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盛会的淡然与内心的孤独。最终“北望江南路,回首暮云披”更是将思绪引向远方,勾勒出一种游子的心境,映射出对故乡和朋友的深切怀念。
举俗爱重九,秋至不须悲。
表达了对重阳节的热爱,认为秋天来临不必感到悲伤。
登临昔贤胜地,空愧主人谁。
站在前人的胜地,感到惭愧,不知主人是谁,暗指历史的伟大。
滚滚长江不尽,叠叠青山无数,千载揖高姿。
长江奔流不息,青山层叠,千年依旧,展现自然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况有贤宾客,同醉此佳时。
与贤人共饮,享受此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坐间菊,青作袂,玉为肌。
描绘了饮酒时的雅致场景,强调了环境的优美与人的高雅。
香英泛酒,风流绝胜酌酴醿。
酒香四溢,氛围轻松,表现出对美酒的享受。
莫话龙山高会,只作东篱幽想。
不再提及名山盛会,转而沉浸于幽静的思考,表现出淡泊的心态。
应有故人思。北望江南路,回首暮云披。
望着江南的路,回首时的思绪,充满对旧友的怀念。
整首诗歌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欢聚的表象下,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元。
重阳节的日期是几月几日?
A. 七月初七
B. 九月初九
C. 十月初十
诗中“登临昔贤胜地”中“昔贤”指的是?
A. 现代英雄
B. 历史上的伟人
C. 诗人自己
“北望江南路”中“江南”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西部
C.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