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44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凄凉而悲切,凄惨的菊花节。
梦中砧声仿佛还未停歇,
更何况那悲鸣的蟋蟀。
尘世间的燕子在空楼中徘徊,
残留的弦索被抛在床头。
同样的晓风和残月,如今却增添了愁绪。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人,清代著名词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尤其是词作。纳兰的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清平乐·凄凄切切》是纳兰性德在经历个人悲伤、离别之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深切感受。在清代,社会变革与人们情感的矛盾使得诗人常常陷入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以菊花节为背景,结合个人的悲思,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开篇的“凄凄切切”即将情感的基调定为悲伤和忧愁。黄花节的惨淡不仅是对节日的描绘,更是作者内心孤寂的映射。接下来的“梦里砧声浑未歇”则引入了家庭生活的日常,却因梦境的昙花一现而显得更加虚幻和无奈。
“尘生燕子空楼”的描写则深化了这种孤独感,燕子的存在与空楼的对比,象征着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失落。而“抛残弦索床头”不仅展现了乐器的废弃与失去的美好,也隐喻着情感的断裂与失落。最后一句“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则将全诗的情绪推向高潮,晓风和残月的意象在此处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忧愁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成功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纳兰性德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诗人用“凄凄切切”开篇,直接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绪,黄花节的惨淡则反映了节日的冷清与作者内心的孤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梦中的砧声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忙碌,而未歇则暗示着思念的纠缠;“更乱蛩悲咽”则进一步加深了悲凉的氛围。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燕子的出现使得空楼更显孤独,抛弃的“弦索”则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情感的遗忘与无奈。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自然的景象与心境结合,晓风和残月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内心愁苦的写照,强调了情感的深度。
这首词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诗中提到的“黄花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中的“砧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砧板敲击声
D. 雨声
诗中的“晓风残月”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平静
D. 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