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平乐·凄凄切切》

时间: 2025-04-26 03:08:44

诗句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44

原文展示: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白话文翻译:

凄凉而悲切,凄惨的菊花节。
梦中砧声仿佛还未停歇,
更何况那悲鸣的蟋蟀。
尘世间的燕子在空楼中徘徊,
残留的弦索被抛在床头。
同样的晓风和残月,如今却增添了愁绪。

注释:

  • 凄凄切切:形容悲伤的样子,语气中带有哀怨。
  • 惨淡:形容凄凉、暗淡,通常用来形容景色或情绪。
  • 黄花节:指的是重阳节,古代常以菊花来象征长寿和悲伤。
  • 砧声:砧板敲击声,通常用来指代家务的忙碌。
  • :蟋蟀,常用来象征秋天的悲凉。
  • 尘生:形容世俗生活的纷扰。
  • 空楼:指空荡荡的楼房,象征孤独。
  • 弦索:指的是乐器的弦,象征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晓风残月:清晨的风和残留的月亮,通常用来营造忧伤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人,清代著名词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尤其是词作。纳兰的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清平乐·凄凄切切》是纳兰性德在经历个人悲伤、离别之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深切感受。在清代,社会变革与人们情感的矛盾使得诗人常常陷入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菊花节为背景,结合个人的悲思,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开篇的“凄凄切切”即将情感的基调定为悲伤和忧愁。黄花节的惨淡不仅是对节日的描绘,更是作者内心孤寂的映射。接下来的“梦里砧声浑未歇”则引入了家庭生活的日常,却因梦境的昙花一现而显得更加虚幻和无奈。

“尘生燕子空楼”的描写则深化了这种孤独感,燕子的存在与空楼的对比,象征着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失落。而“抛残弦索床头”不仅展现了乐器的废弃与失去的美好,也隐喻着情感的断裂与失落。最后一句“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则将全诗的情绪推向高潮,晓风和残月的意象在此处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忧愁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成功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纳兰性德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诗人用“凄凄切切”开篇,直接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绪,黄花节的惨淡则反映了节日的冷清与作者内心的孤寂。

  2.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梦中的砧声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忙碌,而未歇则暗示着思念的纠缠;“更乱蛩悲咽”则进一步加深了悲凉的氛围。

  3.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燕子的出现使得空楼更显孤独,抛弃的“弦索”则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情感的遗忘与无奈。

  4.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自然的景象与心境结合,晓风和残月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内心愁苦的写照,强调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晓风残月”比喻了清晨的孤独与凄凉。
  • 拟人:如“砧声浑未歇”,将声音赋予了情感的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整齐的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着长寿与秋天的凄美。
  • 砧声:代表着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纯真的回忆。
  • 燕子:象征着归属与离别的情感。
  • 弦索:寄托了对音乐和美好情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花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2. “梦里砧声浑未歇”中的“砧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砧板敲击声
    D. 雨声

  3. 诗中的“晓风残月”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平静
    D. 激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出对生活和爱情的细腻观察,前者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后者则是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与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词人传记》
  • 《纳兰性德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昔游诗 其十三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玲珑四犯·垒鼓夜寒 一萼红·古城阴 湖上寓居杂咏 暗香·旧时月色 观灯口号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二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三 喜迁莺慢(太簇宫功父新第落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秉政当轴 反戈 气味 懿茂 背曲腰弯 齊字旁的字 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歉岁 包含佚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兔角龟毛 川字旁的字 奸淫掳掠 皇亲国戚 应天顺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