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日晚归》

时间: 2025-05-04 12:04:47

诗句

林外红霞拂女墙,征衫初换爱新凉。

板桥柳色经残雨,山店鸦声报夕阳。

久客不妨甘寂寞,微官何必卜行藏。

萧萧鞍马秋风里,又见梧桐几叶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4:47

原文展示:

林外红霞拂女墙,
征衫初换爱新凉。
板桥柳色经残雨,
山店鸦声报夕阳。
久客不妨甘寂寞,
微官何必卜行藏。
萧萧鞍马秋风里,
又见梧桐几叶黄。

白话文翻译:

在林外,红霞轻拂着女墙,
我换上轻薄的衣衫,感受到了初秋的凉意。
板桥上的柳树色泽因残雨而显得更加苍翠,
山间小店的乌鸦声在告知夕阳将落。
对于久居他乡的人来说,不妨享受这份寂寞,
而身居小官的我,又何必去算计自己的行踪呢?
在萧萧的秋风中,马蹄声响起,
再看那梧桐树上,又有几片黄叶飘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霞:指朝霞或晚霞,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天空。
  • 女墙:古建筑的一种墙,通常比较矮,供人俯瞰。
  • 征衫:旅途中的衣服,常用以形容旅行者的装束。
  • 柳色:柳树的颜色,通常指柳树的绿意。
  • 残雨:余下的雨,指刚刚过去不久的雨。
  • 鸦声:乌鸦的叫声,常常与黄昏时分有关。
  • 久客:长时间在外的客人。
  • 卜行藏:意为预测自己的行踪和藏匿之处。
  • 萧萧:形容秋风的声音,带有凄清的感觉。
  • 梧桐:一种树,常与秋天和落叶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 乌鸦报夕阳:乌鸦在古代常被视为凶兆,但此处更多是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日落时分的宁静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衣保,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善于捕捉自然中的细腻变化,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秋日晚归》写于诗人旅途中,正值秋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对归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自得其乐的心境。开篇“林外红霞拂女墙”,用红霞的美丽映衬出一幅温馨的画面,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征衫初换爱新凉”则是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反应,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来临。接着,诗人描写了“板桥柳色经残雨”,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似乎也在暗示生活的不易和对过往的怀念。“山店鸦声报夕阳”,乌鸦的鸣叫暗示着一天的结束,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而后两句“久客不妨甘寂寞,微官何必卜行藏”,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安于寂寞,随遇而安,自然流露出一份对生活的豁达。结尾“又见梧桐几叶黄”,又是一种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出秋日的宁静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外红霞拂女墙:描绘了夕阳下的红霞,轻轻拂过矮墙,展现出温暖的气氛。
  2. 征衫初换爱新凉:旅途中换上轻便的衣服,感受到秋天带来的清新凉意。
  3. 板桥柳色经残雨:描写了经过雨水洗礼后的柳树,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4. 山店鸦声报夕阳:乌鸦的叫声在告知日落,暗含着时间的流逝。
  5. 久客不妨甘寂寞:长时间在外的客人,逐渐适应了寂寞的生活。
  6. 微官何必卜行藏:身为小官的诗人,不必去算计自己的行踪,表现出一种洒脱。
  7. 萧萧鞍马秋风里:在秋风中,马蹄声显得特别清晰,传达出一种寂寥感。
  8. 又见梧桐几叶黄:再一次看见梧桐树上飘落的黄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秋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红霞比喻美好的时光,暗示诗人的美好回忆。
  • 拟人:柳色经雨,似乎有生命般地展现出自然的变化。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秋日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红霞:象征美丽的时光和希望。
  2. 柳色:象征生命的韧性与自然的变迁。
  3. 鸦声: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孤独感。
  4. 黄叶:象征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女墙”指的是什么? A. 高墙
    B. 矮墙
    C. 树墙
    D. 水墙

  2. “鸦声报夕阳”中的“报”字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告诉
    B. 隐藏
    C. 传播
    D. 预告

  3. 本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山中杂诗》: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的宁静与哲思,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姝媚(送圣与还越) 水村 西江月(怀剡) 木兰花慢·疏钟敲暝色 春闺怨 好事近(次梅溪寄别韵) 寄括苍山人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感秋杂兴十解 其四 程仪父求石鼓文作歌赠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忍性 非我族类 舍本求末 气字旁的字 粗开头的成语 盛开头的成语 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粉骨糜躯 警丽 彻夜 镸字旁的字 无人之地 紫胆 烹龙炮凤 兼收并采 木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白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