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旧游寄致仕了倩寺丞》

时间: 2025-05-04 00:09:18

诗句

桥映家家柳,冱通处处莲。

海山微出地,湖水远同天。

草没潮泥上,沙明蟹火然。

应随白太守,十只洞庭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9:18

原文展示:

桥映家家柳,冱通处处莲。
海山微出地,湖水远同天。
草没潮泥上,沙明蟹火然。
应随白太守,十只洞庭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场景:桥梁倒映在家家户户的柳树上,水面上开满莲花。远处海山微微显露,湖水与天空遥相呼应。草丛淹没在潮湿的泥土上,沙滩上明亮的沙子上,蟹子像火一样闪烁。诗人希望能跟随白太守,乘坐十只洞庭湖的船。

注释:

  • 冱通:冱,冰冻;通,通行。这里指水面开阔,莲花处处可见。
  • 海山微出地:海山,指远处的山脉;微出,隐约露出地平线。
  • 草没潮泥上:草被潮水淹没在泥土上。
  • 沙明蟹火然:沙滩明亮,蟹子像火一样闪烁,表示蟹子活泼生动。

典故解析:

  • 白太守:指历史上著名的白居易,因其诗作而闻名。这里暗示诗人与白太守的友谊及其对湖泊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字仲明,号半山,宋代诗人。以诗词清新自然、描写细腻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旧游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洞庭湖美丽景色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水乡画面。首句“桥映家家柳”通过桥与柳的倒影,展示了水乡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冱通处处莲”则表现出水乡特有的莲花之美,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的“海山微出地”与“湖水远同天”展现了水天一色的景象,增强了空间的广阔感。

“草没潮泥上,沙明蟹火然”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活泼的自然气息,仿佛我们能看到潮水的涌动与沙滩上蟹子的嬉戏。最后一句“应随白太守,十只洞庭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渴望再次与友人一同游览这片美丽的水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桥映家家柳:桥梁映照着每家每户的柳树,表现出水乡的宁静与和谐美。
  2. 冱通处处莲:水面开阔,莲花随处可见,增加了景色的生动感。
  3. 海山微出地:远处的海山隐约露出,形成远近对比,增添了空间感。
  4. 湖水远同天:湖水与天空交融,表现出自然的广阔和谐。
  5. 草没潮泥上:草被潮水淹没,体现出水乡的变化与生命力。
  6. 沙明蟹火然:沙滩明亮,蟹子活泼,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象。
  7. 应随白太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向往。
  8. 十只洞庭船:象征着自由与美好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蟹火然”形象地描绘蟹子的活泼。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桥、柳、莲、海山等意象,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水乡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连接与相聚。
  • :代表柔美与生命力。
  • :象征纯洁与高雅。
  • 海山:代表着自然的伟岸与广阔。
  • 湖水:象征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太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王维
    • D. 杜甫
  2.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象有哪些?

    • A. 山
    • B. 河
    • C. 柳树和莲花
    • D. 沙漠
  3. “草没潮泥上”中的“草”指的是什么?

    • A. 干枯的植物
    • B. 水乡的绿草
    • C. 药草
    • D. 香草

答案:

  1. B. 白居易
  2. C. 柳树和莲花
  3. B. 水乡的绿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忆旧游》与白居易的《忆江南》,两者都表达了对水乡的热爱,但王禹偁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白居易则强调人文情感的融合。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胡氏溪亭 题蔷薇花 送品上人入秦 杭州卢录事山亭 赠道者 送僧游缙云 赠韩协律 题崔驸马林亭 鄂渚送白舍人赴杭州 过旧宅(一作题王侯废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前目后凡 朝飞暮卷 羊水 耒字旁的字 卫生员 妇道人家 至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雨帘云栋 鹵字旁的字 求名夺利 邀会 冷笑话 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灵宝 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