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0:22
鬓鬟云半堕,雀沉钿翠,凤横钗朵。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冷暖无人熨贴,但倦倚纱笼残火。眠未可。愁帘病阁,断肠功课。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自题珠唾。若作书生,还恐更痴于我。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深夜坐。思量问伊知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愁苦和对往事的追忆。她的鬓发和头饰显得有些凌乱,心中难免感到寒意,耳边又传来大雁的鸣叫。四周冷暖无常,没有人来安慰她,她只得倚靠在纱笼旁,守着残存的火光,无法入眠。她的愁绪如帘子般笼罩着她的心房,心中对往事的思念让她无比痛苦。才子多情,似乎也对她心生怜惜,然而她却觉得即使相遇,自己也会更加痴迷。她想去寻找桃花源的美丽痕迹,却只能在梦中见到秦淮河的烟雾缭绕。深夜中,她坐在那里,思索着对方是否能理解她的心情。
黄燮清(1787-1864),字仲明,号石山,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女性的深情。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生活孤独感的深刻体会。
黄燮清的《玉漏迟》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夜的愁苦和思念。整首诗的情感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女子的形象在诗中显得尤为生动。开头几句“鬓鬟云半堕,雀沉钿翠,凤横钗朵”,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无奈与颓废,仿佛她的美丽被岁月侵蚀,内心的孤独感随之而来。
接下来的“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则通过听觉的描写,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寒意。大雁的鸣叫让她更加感受到孤独的无情,传达出一种对温暖的渴望。
诗中“愁帘病阁,断肠功课”,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思念。这里的“病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断肠功课”则强调了思念的无奈与苦楚。
最后几句“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则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桃根是美好的象征,而秦淮烟锁则描绘了那种似梦似幻的美好回忆。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追忆与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反映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世界。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与孤独之间的挣扎,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伤感。
诗中“鬓鬟云半堕”的意思是:
A. 头发很整齐
B. 头发稍显凌乱
C. 头发很短
D. 头发很长
“欲访桃根艳迹”中的“桃根”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嫉妒与仇恨
C. 生活的压力
D. 友情的温暖
诗中的“雁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忧愁
D. 激动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燮清的《玉漏迟》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两者都表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但黄燮清的诗更突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