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7:47
东斋杂书
区竽常愿雨, 秧菜常愿晴。 吾儿行渡江, 晨起愁风生。 人生各徇私, 夫岂造物情。 孰能均此意, 万里皆春耕?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各自的愿望与自然的规律之间的矛盾。区里的乐器(竽)总是希望下雨,而种植的蔬菜则希望天气晴好。我儿子渡江而行,早晨起来则忧虑风的变化。人生在世,各自追求私利,难道这能符合自然的规律吗?谁能使人与自然的意愿均衡,才能让万里土地都能春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词以抒情、咏志、咏物见长,常反映个人经历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个人愿望与自然规律冲突的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的规律与人类的私欲,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诗人在第一、二句中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的期望之间的差异,竽乐器的希望与秧菜的需求并不一致,反映出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力感。接着,诗人提到“吾儿行渡江”,进一步引入了个体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奈。
后四句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然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却是难以实现的。诗人以“孰能均此意”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找到与自然的平衡点。这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对比和反思中逐渐深化,体现了陆游对于人生的思考及其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私人性的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区竽”象征什么?
A. 自然的规律
B. 人类的私欲
C. 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诗人提到“孰能均此意”,意在表达什么?
A. 对自然的顺应
B. 对人性自私的批判
C. 对和谐生活的渴望
“晨起愁风生”中的“愁”指的是什么?
A. 对音乐的渴望
B. 对未来的担忧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