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3:54
乙丑重五
飞棹中流救屈平,
俚歌宁复楚遗声?
危冠更在门楣上,
但觉萧敷与艾荣。
在汨罗江中划船,试图拯救屈原,
民间的歌谣,何能再续楚地的遗音?
高悬的冠冕依旧在门上,
但却只觉得艾草香气弥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闻名。诗中提到的“飞棹中流救屈平”暗指屈原投江自尽的悲壮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与敬仰。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作品风格豪放激昂,常以个人情怀寄托国家兴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五节,即端午节,陆游借此节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体现了他对忠臣烈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乙丑重五》是一首感怀诗,通过屈原的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以“飞棹中流救屈平”点题,表现出对屈原的敬仰,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在当时国家动荡、民心不安的情境下对理想的追求。接着,诗人以“俚歌宁复楚遗声”的质问,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英雄的追忆,感叹民间歌谣已无法再续屈原的遗音,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失落。
“危冠更在门楣上”一句,则通过对权威象征物的描绘,暗示了当时人们对权力的依赖与期待,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的无奈和愤懑。最后一句“但觉萧敷与艾荣”则以艾草作为象征,传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感怀,以及对屈原精神的继承与弘扬。这一系列意象交织,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比如“飞棹”与“救屈平”的结合,以及“危冠”与“门楣”的对照,形成了鲜明的意象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屈原的怀念与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屈平”指的是谁?
诗中“飞棹”指的是什么?
“危冠更在门楣上”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1. B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屈原的作品都体现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但陆游的作品更强调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而屈原则更突出个人的悲壮与理想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