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朝中措 赵知閤生日》

时间: 2025-05-04 11:35:00

诗句

画堂帘捲兽香浓。

花上雪玲珑。

平地十洲三岛,蟠桃已试春红。

清朝旧德,仙姿难老,主眷方隆。

烂醉笙歌丛里,年年先占春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5:00

原文展示:

《朝中措 赵知閤生日》 作者: 曾觌 〔宋代〕

画堂帘捲兽香浓。花上雪玲珑。
平地十洲三岛,蟠桃已试春红。
清朝旧德,仙姿难老,主眷方隆。
烂醉笙歌丛里,年年先占春风。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厅堂里,轻轻卷起帘子,香气扑鼻。花瓣如雪般晶莹剔透。
在这平坦的土地上,有十个洲和三座岛,蟠桃已经悄然绽放春天的红色。
昔日的清朝德行,仙人的姿态难以衰老,主人的宠爱依然如故。
在醉酒歌声的包围中,每年都能占得春风的先机。

注释:

  • 画堂:华丽的厅堂。
  • 兽香:指香气浓郁,可能指香料或香草。
  • 雪玲珑:形容花瓣洁白如雪,且形状精致。
  • 十洲三岛: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和富饶。
  • 蟠桃:传说中的仙桃,象征长寿和吉祥。
  • 清朝旧德:指历史上美德的延续。
  • 烂醉:形容醉酒状态,热闹喧嚣的场景。

典故解析:

  • 蟠桃:源自《西游记》中,西王母的蟠桃园,象征长生不老的神仙之果。
  • 十洲三岛:出自道教典籍,象征理想中的仙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曾觌,字元英,号山石,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描写花鸟、山水,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赵知阁的生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赵知阁生日的祝贺与美好祝愿。开头两句描绘了华丽的厅堂和芬芳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提到传说中的十洲三岛和蟠桃,象征着长寿与幸福,暗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望。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在欢歌笑语中,年年都能享受到春天的快乐,展现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体现了宋代文人的优雅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画堂帘捲兽香浓”:描绘了一个华美的厅堂,气氛热烈。
    2. “花上雪玲珑”:花瓣洁白如雪,精致美丽。
    3. “平地十洲三岛”:引入仙境的意象,象征富饶与幸福。
    4. “蟠桃已试春红”:蟠桃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
    5. “清朝旧德,仙姿难老”:强调美德与青春永驻。
    6. “主眷方隆”:主人的宠爱与祝福。
    7. “烂醉笙歌丛里”:描绘欢庆的场景。
    8. “年年先占春风”: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雪相提并论,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对仗:如“十洲三岛”与“蟠桃已试春红”,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春风形象化,体现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意象分析:

  • 画堂:象征富丽堂皇的生活。
  • 蟠桃:象征长寿与福气。
  • 春风: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画堂帘捲兽香浓”中“兽香”指的是什么?
    A. 动物的香味
    B. 香料的香气
    C. 花的香味
    答案:B

  2. “蟠桃已试春红”中“蟠桃”象征什么?
    A. 美丽
    B. 长寿
    C. 财富
    答案:B

  3.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基调?
    A. 忧伤
    B. 快乐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曾觌与李清照在描写生活场景时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曾觌更侧重于友情与祝福,而李清照则多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梅) 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 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 如梦令(陈虚中席上作,赠李商老) 减字木兰花(和人梅词) 偷声木兰花(梅) 晋宗庙歌十一首 其六 京兆府君登歌 晋宗庙歌十一首 其五 颍川府君登歌 晋宗庙歌十一首 其四 豫章府君登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字旁的字 养生送终 挑针打眼 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鱼游沸鼎 足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不比 包含淳的词语有哪些 在天之灵 鹄矶 磨而不磷 龜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连州比县 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婶的词语有哪些 沈累 几字旁的字 及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