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1:28
寒塘数树梅,常近腊前开。
雪映缘岩竹,香侵泛水苔。
遥思清景暮,还有野禽来。
谁是攀枝客,兹辰醉始回。
寒冷的水塘边有几棵梅树,常常在腊月前后开花。
雪光映照着岩石旁的竹子,花香飘散在水边的苔藓上。
遥远的思念在清幽的黄昏中,仍然有野禽飞来。
谁是在攀爬梅枝的客人,今天的时光让我醉意朦胧。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开放,常被用来寓意坚持与希望。腊月是冬末春初的交替时期,象征着新生的开始。诗中提到的“攀枝客”可以引申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作者介绍:李德裕,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对冬季梅花的追忆,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寒梅,正是他内心情感的映射。
《忆寒梅》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的诗作,通过描绘寒塘边的梅花与周围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开头两句“寒塘数树梅,常近腊前开”,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寒冬中梅花的倔强,象征着生命的韧性。接下来的“雪映缘岩竹,香侵泛水苔”,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雪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象,花香弥漫,令人陶醉。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遥思清景暮,还有野禽来”,这不仅是对美景的向往,也是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追忆。最后问到“谁是攀枝客”,更是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李德裕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寒梅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塘”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水池
B. 寒冷的水塘
C. 高山流水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寒梅的赞美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冬天的厌恶
“谁是攀枝客”中的“攀枝客”指的是什么?
A. 爬树的人
B. 追求美好的人
C. 采花的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情感,但李白更倾向于表达壮丽景色带来的豪情,而李德裕则更注重细腻情感的流露与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