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怀伊川郊居》

时间: 2025-08-04 08:30:33

诗句

衰疾常怀土,郊园欲掩扉。

虽知明目地,不及有身归。

巩树秋阴遍,伊原霁色微。

此生看白首,良愿已应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30:33

原文展示:

怀伊川郊居
作者: 李德裕 〔唐代〕
衰疾常怀土,郊园欲掩扉。
虽知明目地,不及有身归。
巩树秋阴遍,伊原霁色微。
此生看白首,良愿已应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衰老和疾病常让我怀念故土,郊外的园子也快要关上门了。虽然我知道明亮的地方,但还是不如亲自回去一趟。巩树的秋天阴影遍布,伊原的晴空微微可见。此生看着白发苍苍,心中所愿似乎已经无法实现。

注释:

  • 衰疾:衰弱和疾病,表现了诗人的身体状况。
  • 常怀土:常常怀念故乡。
  • 郊园:指的是郊外的园林。
  • 明目地:明亮的地方,意指理想的环境。
  • 巩树:指的是一种树木,秋天的阴影。
  • 霁色:晴天的颜色,天气晴朗的景象。
  • 白首:指年老,白发。

典故解析:

“白首”常用来指代年老的状态,来源于汉代诗人“白头搔更短”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老年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德裕,字贞元,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李德裕晚年,回忆往昔,表露出对故乡和家人深切的思念。

诗歌鉴赏:

《怀伊川郊居》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身衰老与疾病的反思,表现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展现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愈发思念故乡的情感,尤其是“常怀土”一语,深切而直白,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渴望。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郊园的描绘,表达了对家园的珍视和对归属的渴望。诗中“虽知明目地,不及有身归”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选择,明亮的地方虽好,但终究比不上亲自回到故乡的实在与温暖。最后两句则表现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思考,流露出一种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求无法实现的悲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归属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衰疾常怀土”:诗人因衰老和疾病更加怀念故乡。
    • “郊园欲掩扉”:郊外的园子快要关门,象征着离别与失去。
    • “虽知明目地,不及有身归”:虽然知道好的地方,但不如亲自回去一趟,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
    • “巩树秋阴遍,伊原霁色微”: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增添了思乡的氛围。
    • “此生看白首,良愿已应违”:对未来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无法实现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思乡的情感,如“巩树秋阴”与“霁色微”,展现出一幅秋天的画面,暗示诗人的心境。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老年的感慨以及人生理想的失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衰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郊园:代表着归属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 秋阴:象征着寂寞和凋零,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霁色: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尽管现实让人失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主要通过哪些意象?
    A. 秋天的树影
    B. 明亮的地方
    C. 郊园的门
    D. 白发苍苍

  2. 诗中“虽知明目地”的意思是?
    A. 归乡的幸福
    B. 理想的生活
    C. 远方的美好
    D. 归属的渴望

答案:

  1. A、C、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 孟浩然《春晓》:描绘春天的美好,反映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涉及到自然与人心的关系,李德裕的作品更为直接地表达思乡情感,而王维的则更为隐晦,富有禅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玉门关盖将军歌 送张都尉东归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郡斋南池招杨辚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优钵罗花歌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扇惑人心 中央电视台 雨帘 艳说 见字旁的字 欢忻鼓舞 温良恭俭 皿字底的字 尾房 亅字旁的字 柙虎樊熊 索非亚 辛字旁的字 计穷智极 牛字旁的字 眉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