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8:15
苏幕遮 无机深远,下手速修无太迟
作者: 潜真子 〔元代〕
地气腾,天雨降。万物生芽,便是天机象。
山顶有泉深数丈。索短求他,要觅应难望。
少年修,根脚壮。老后铅虚,汞少如何向。
视听都休神散荡。本去乾枯,怎得成无上。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哲理。首先提到地气上升、天空降雨,万物生长,暗示着自然的生机与变化。山顶有深泉,求索的过程却是艰难的。年轻时修行,根基牢固;年老时精力衰退,如何再往上攀登?视听都已停止,神志也变得散乱。若本身已经枯竭,又如何能够达到无上的境界呢?
作者介绍: 潜真子为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蕴含哲理,关注生命与自然的关系,风格深远、内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对生命的无常、追求的艰辛、以及对修行的理解。
《苏幕遮 无机深远,下手速修无太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出人生命运的无常与修行的艰辛。诗人在开篇便通过“地气腾,天雨降”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带给人以希望与生机。然而,接下来的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修行与人生的艰难。
“山顶有泉深数丈”,这句诗形象地表现出追求真理或知识的艰难与不易,仿佛在告诉读者,达到高峰并非易事。接下来的“少年修,根脚壮”与“老后铅虚,汞少如何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年轻与年老之间的巨大差距,勉励年轻人应当珍惜时光,努力修行。
最后几句“视听都休神散荡。本去乾枯,怎得成无上”则如警钟般敲响,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清醒与活力,若心灵已经枯竭,如何能追求更高的境界。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生的对照,展现出深邃的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亦深思自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修行的重要性与艰难,提醒人们在年轻时要好好把握机会,保持内心的清醒与活力,才能在老年时不至于后悔。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地气腾,天雨降”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机与希望
B. 绝望与枯萎
C. 战争与冲突
“少年修,根脚壮”意指什么?
A. 年轻人有希望
B. 年轻人无所作为
C. 年轻人应当放弃
诗的最后警示我们什么?
A. 应该追求金钱
B. 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
C. 应该忽视外界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诗相比,潜真子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思考,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自然之美,但两者都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