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旅次沔阳,闻克复,而用师者穷兵黩武,因书简之》

时间: 2025-05-01 19:17:32

诗句

江上烟消汉水清,王师大破绿林兵。

干戈用尽人成血,韩信空传壮士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7:32

原文展示:

江上烟消汉水清,
王师大破绿林兵。
干戈用尽人成血,
韩信空传壮士名。

白话文翻译:

在江面上的烟雾散去,汉水清澈见底;
王师大破绿林贼兵。
战斗已经结束,血流成河,
而韩信的壮士名声却留传于世。

注释:

  • 江上:指江面。
  • 烟消:烟雾消散。
  • 汉水:古代指汉江,流经今湖北、陕西等地。
  • 王师:王朝的军队,这里特指汉朝的军队。
  • 绿林兵:指起义反抗统治的绿林军。
  • 干戈:指战争和武器。
  • 人血:指战争中流下的鲜血。
  • 韩信:汉初名将,以智勇著称,历史上有“平定叛乱”之功。

典故解析:

  • 绿林军:指汉初反抗暴政的起义军,王莽统治时期的民间武装。
  • 韩信:汉初著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及对汉朝的贡献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血腥和对英雄人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无奈。首句“江上烟消汉水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衬了战争的结束,而清澈的汉水象征着和平的回归。接着,诗人提到“王师大破绿林兵”,强调了王朝军队的胜利,但随之而来的是“干戈用尽人成血”,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最后一句“韩信空传壮士名”则带有一种对英雄的惋惜,尽管韩信的名声流传百世,但在无尽的战争中,真正的代价是无辜的生命。整首诗在对战争的抨击中,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上烟消汉水清:描绘了战争结束后,江面烟雾消散,水清澈透明的宁静场景,象征和平的到来。
  2. 王师大破绿林兵:王朝的军队成功打败了起义的绿林军,彰显了统治者的强大。
  3. 干戈用尽人成血:战争的残酷,人民在战斗中流血牺牲,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
  4. 韩信空传壮士名:虽然韩信的名声被后人所铭记,但无数人的牺牲却被遗忘,反映了英雄和普通人在历史中的不同命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上烟消”和“汉水清”,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 比喻:将战争称为“干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
  • 排比:通过对战争结果的描述,形成紧凑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战争的回顾,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英雄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牺牲者的哀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战争带来的混乱与痛苦。
  • 汉水:象征和平与清澈。
  • 干戈:战争的象征,表现了社会动荡。
  • 人血:象征生命的流逝,战争带来的无辜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的残酷
    c) 英雄的伟大
    d) 自然的美丽

  2. “王师大破绿林兵”中,“王师”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军队? a) 隋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3. 韩信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勇气
    b) 胜利
    c) 孤独与遗忘
    d) 财富

答案:

  1. b) 战争的残酷
  2. b) 汉朝
  3. c) 孤独与遗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陈羽的《旅次沔阳》都涉及了战争与英雄的主题,但李白更多地表现了豪情壮志,而陈羽则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查询

与李秀士 晚归 为傅本荣令器启蒙学书作 次郑敬道明府八景总咏韵 赠诸葛子熙三首 其二 赠诸葛子熙三首 其一 题倪幻霞良常草堂图 题米元晖画山水 泊虎丘 次张贞居所赋云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丿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桑土之谋 包含控的词语有哪些 一以贯之 辨物居方 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威震三军 羽字旁的字 壮盛 勃然不悦 镸字旁的字 抱枝拾叶 颈结尾的成语 栖隐 瓜字旁的字 薄批细抹 兵不雪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