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59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其一
作者: 王绂 〔明代〕
楚人献奇璞,号泣足见伤。
宋愚得燕石,什袭固以藏。
至宝终自白,瓦砾归粪墙。
遭时自重轻,没世谁短长。
仪秦乃赫赫,孔孟徒遑遑。
仁义信迂阔,功利足富彊。
举世已如此,念之热中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珍贵之物被轻视的感慨。楚国的人献上奇特的美玉,却因遭遇不幸而痛哭流涕;宋代的愚者得到燕石,反而把它藏起来。无论多么珍贵的宝物,最终也会被遗忘,而平常的瓦砾却被随意丢弃到粪墙上。身处这个时代,自己所重视的东西却受到轻视,活在世间又有谁能真正看清长短的价值呢?秦国曾经辉煌,但孔孟的教导却显得无力而徒然。仁义和信念也显得过于宽泛,而追求功利则使人更加富有和强大。大家都是如此,想到这些,心中不禁热切而伤感。
作者介绍:王绂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清新见长,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王绂在诗中通过对比珍贵与平常的物品,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人性价值的关注。诗中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仁义与功利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与精神信仰之间的矛盾。
这首诗将珍贵与平常、理想与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通过“楚人献奇璞”与“宋愚得燕石”的对比,诗人揭示了在当时社会中,真正珍贵的东西常常被人忽视,而那些表面上看似无用的东西却被过于珍视。诗中提到的“遭时自重轻”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失望,说明在功利的社会中,真正的价值常常被淹没。此外,诗人通过“孔孟徒遑遑”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表达了对当时士人所追求的仁义信念的质疑。整首诗情感真挚,思考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的手法,通过对珍贵与平常、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功利社会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珍贵事物被忽视的感慨,以及对仁义信念失去实际意义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楚人献奇璞”表达了什么情感?
“遭时自重轻”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诗中提到的“仁义信迂阔”,意思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