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

时间: 2025-05-09 16:11:48

诗句

千仓积粟栋崔嵬,夜浸洪流亦殆哉。

不是脂膏天所惜,岂应水到却平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11:48

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原文展示

千仓积粟栋崔嵬,夜浸洪流亦殆哉。
不是脂膏天所惜,岂应水到却平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长达一个月的霪雨后,积存的粮仓高耸入云,夜晚的洪流也险些淹没。并不是说上天对这些粮食有多么珍惜,难道就因为水流涌来就能轻易复原吗?

注释

  • 霪雨:连绵不断的细雨。
  • 逾月:超过一个月。
  • 负郭:指城郭背负着的地方,暗指城外的田地。
  • :浸泡、淹没。
  • 祷祠:祭祀的地方。
  • 仓廪:指粮仓,古人储存粮食的地方。
  • 脂膏:比喻珍贵的物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灾荒的控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愤慨,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与对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韬,号天游,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生活为主,常通过诗歌表达对时事的关切。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天灾频繁的年代。诗人在这个背景下,关注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洪水对粮食储备的破坏,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是一首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因长时间的霪雨而造成的洪水灾害,粮仓被淹没的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句“千仓积粟栋崔嵬”描绘了丰收的粮仓,然而接下来的“夜浸洪流亦殆哉”则突显了灾难的来临,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突。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灾害的单纯描写,而是进一步反思,质问“不是脂膏天所惜,岂应水到却平回”,表达了对上天不公的控诉,暗示即使是人们辛苦积累的粮食,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脆弱不堪。

整首诗在字句中透着悲凉,反映了作者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注,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意识。在自然灾害面前,人力的无奈和脆弱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仓积粟栋崔嵬:描绘丰盈的粮仓高耸入云,象征着农业的富饶。
  2. 夜浸洪流亦殆哉:突显洪水的威胁,夜晚的洪流几乎将粮仓淹没,表现出自然灾害的猛烈与破坏。
  3. 不是脂膏天所惜:质疑上天对粮食的态度,暗示人们的辛勤劳动并未得到应有的珍视。
  4. 岂应水到却平回:反问即使水流涌来,是否能轻易恢复。表达对抗自然灾害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丰收与灾难的对比,突出灾害的严重性。
  • 反问:用反问句加强情感的表达,增加诗句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洪水灾害的描写,反映了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干扰,表达了对人们生存困境的同情与关切,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仓:象征丰收和希望。
  • 洪流:代表自然灾害的无情与破坏力。
  • 祷祠:暗示人们对上天的祈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仓积粟”的意思是? A. 丰富的粮食
    B. 破败的仓库
    C. 贫困的状态
    答案:A

  2. 诗人对上天的态度是? A. 感激
    B. 质疑
    C. 无所谓
    答案:B

  3. “夜浸洪流亦殆哉”中的“殆”是什么意思? A. 安全
    B. 危险
    C. 丰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同样表现了对民生困境的关注,诗中对自然灾害的描写与郑刚中的诗有相似之处,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大辞典》
  • 郑刚中研究相关学术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七夕口占 浣溪沙 其三 小游仙 为陈封翁八十寿 龙马乐歌九首 其六 樟树舟中 偈颂一百零一首 西山 读韦庄浣花集戏题二诗 其二 谢江西旧同寅寄书 次韵仲归渔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离开 莫教 邑字旁的字 包含局的成语 廾字旁的字 满眼 单耳刀的字 三阳交泰 朗若列眉 阿鲁巴岛 包含葱的词语有哪些 背公向私 耀祖光宗 倾家败产 月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峻折 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