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5:55
作者: 张岱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这首诗讲述的是在三江观看潮水的经历,实际上并没有潮水可看。午后传来消息说今年的潮水暗涨,年年如此。庚辰年八月,我和朱恒岳少师、陈章侯、祁世培一起在白洋观看潮水。我们在海塘上呼喊着看潮,我赶往那里,章侯和世培随后也来了。站在塘上,看到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微靠近时,可以隐隐看到白色的浪花,像是成群的小鹅展翅惊飞。渐渐靠近,浪花喷溅,如百万白色的狮子急速奔涌,遮蔽了江面,怒涛如雷,万头攒动,没人敢后退。再近一点,狂风逼近,似乎要拍打岸边。观看的人们纷纷避开,退到塘下。潮水冲到塘边,力道十足,水花四溅,高达数丈,脸上都湿了。潮水旋转而去,龟山一挡,轰鸣声巨大,水花飞溅,半空中雪花般舞动。看着这一切我惊呆了,坐在那里半天,脸色才渐渐恢复。先辈们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山激起。而白洋在两山之外,潮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浙江潮头”指的是浙江一带潮水的特点,历史上有许多文人描写潮水的壮观景象,这里的“潮头”则是对这种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
作者介绍: 张岱,明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张岱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生动,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庚辰年八月,时值潮水观赏的最佳时节。张岱与友人一起游览白洋,目睹潮水的壮观,写下此诗以记录此情此景。
《白洋潮》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潮水的壮丽景象,诗中以“潮头”作为核心意象,层层推进,描绘了从远处潮水的隐隐白花,到近处狂涛的汹涌澎湃,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诗中用大量的比喻,如“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和“蹴起如百万雪狮”,使得潮水的形象更加生动,充满动感。诗人在描写潮水时,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威力,还有对生命的感悟和敬畏。最后,诗人提及“潮头更大,何耶”,在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中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自然潮水的壮观与人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引发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潮水的汹涌澎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不可逆转的流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洋潮》的作者是谁?
诗中潮水的比喻用哪个动物来形容?
诗中提到的观看潮水的地点是哪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潮水》相比,张岱的《白洋潮》更注重潮水的动态描写,而苏轼则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