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4:38
巫山一段云•雨窗与程村夜话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岁月闲中老,容华暗里消。
清槐好为系征舠,浓绿染长桥。
听雨僧庐静,寻诗竹院遥。
烛花落尽又频挑,不寝费兰膏。
在悠闲的岁月中渐渐变老,容颜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逝。
清香的槐树最好用来系上出征的小船,浓郁的绿色映染着长长的桥。
在僧院听雨是那样静谧,远处的竹院中寻诗的感觉悠远。
蜡烛的花尽管已经落下,但我还是频频点燃,不眠的夜晚只为消耗这兰香膏。
本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听雨”和“寻诗”是传统文人生活的常见主题,表现出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彭孙遹,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雨夜,作者与友人程村在窗前谈心,诗中描绘了他们在雨中闲聊的情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及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巫山一段云•雨窗与程村夜话》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在宁静的环境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开头两句“岁月闲中老,容华暗里消。”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无情,既有对自身容颜的伤感,也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恰到好处,清槐、长桥、僧庐、竹院等意象,形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静谧与和谐。
在“听雨僧庐静,寻诗竹院遥。”这一联中,诗人通过听雨的静谧,与寻诗的悠远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而最后两句则表现出一种不舍与珍惜,烛光虽已微弱,但仍旧坚持点燃,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创作的执着。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个循环,既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生活和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人在悠闲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宝贵,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清槐”最适合用来做什么?
A. 建房
B. 系征舠
C. 赏花
“烛花落尽又频挑”中“频挑”的意思是?
A. 经常点燃
B. 偶尔点燃
C. 不再点燃
诗人通过“听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烦躁
B. 宁静
C. 忧伤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