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坐狎浪阁》

时间: 2025-07-26 12:15:21

诗句

高阁临溪水,薄暮轩窗开。

不见庵中僧,微雨潭上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15:21

原文展示:

高阁临溪水,薄暮轩窗开。
不见庵中僧,微雨潭上来。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阁楼临近溪水,傍晚时分窗户打开。
看不见庵中的僧人,细雨轻轻洒落在潭水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阁:高楼或高台,这里指高耸的楼阁。
  • :靠近、面对。
  • 溪水:细流、小河。
  • 薄暮:黄昏、傍晚时分。
  • 轩窗:窗户,通常指高雅的窗户。
  • :寺庙、隐居处。
  • 微雨:细小的雨。
  • :水潭,深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庵”可能指的是隐士的居住地,隐士往往与自然、宁静的生活相联系。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徵远,清代诗人,生于苏州,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汪徵远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作者可能在高阁中憩息,感受着周围的自然景色与氛围。诗中通过描绘高阁与溪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坐狎浪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傍晚场景。诗的开头“高阁临溪水”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阁楼的高度和溪水的流动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美。接着“薄暮轩窗开”一句,描绘出诗人坐在阁楼中,窗户开启,迎接着外面的凉风和细雨,仿佛在与自然亲密接触。

而后两句“不见庵中僧,微雨潭上来”,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与寂寞。庵中的僧人不见踪影,似乎在暗示世俗的喧嚣与隐士生活的隔绝。微雨轻洒在潭面上,增添了一种朦胧的氛围,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似乎在思考人生的哲理。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与清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阁临溪水:描绘阁楼的高耸与溪水的静谧,营造出一种幽雅的环境。
  2. 薄暮轩窗开:傍晚时分,窗户打开,象征着对外界的开放与接纳。
  3. 不见庵中僧:隐喻孤独,庵中僧人的缺席让环境更显寂静。
  4. 微雨潭上来:细雨洒落在潭水上,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诗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阁”与“溪水”,“薄暮”与“轩窗”,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意象:使用“高阁”、“溪水”、“庵中僧”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
  • 拟人:将微雨“洒落”在潭水上,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超脱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 溪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隐居与修行的场所,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 微雨:细雨象征着柔和与细腻,增添了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阁”是指什么?

    • A. 高楼
    • B. 山峰
    • C. 小屋
  2. “薄暮轩窗开”中的“薄暮”指的是哪个时段?

    • A. 早晨
    • B. 正午
    • C. 傍晚
  3. “不见庵中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寂静
    • C. 兴奋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高处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坐狎浪阁》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通过月亮来引发对生命的感悟,与《坐狎浪阁》的自然意象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其十九 杂咏 望江南 其八 望江南 其七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八 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八 望江南十首 其十 游黄山 望江南 其八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六 望江南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益月滋 正溜 厄字旁的字 雄国 逾淮之橘 八字旁的字 签贴 支字旁的字 俯仰之间 包含骂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忧心悄悄 徐妃半面妆 白字旁的字 心向往之 包含轩的成语 买东买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