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蜡梅送东畎先生并寓探梅之意》

时间: 2025-07-28 09:54:58

诗句

泽国寒深未见梅,东风何日到南枝。

玉堂应有新消息,恐是人间未得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54:58

原文展示:

泽国寒深未见梅,
东风何日到南枝。
玉堂应有新消息,
恐是人间未得知。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泽国里,梅花尚未绽放,
东风何时才能吹拂到南方的梅枝?
玉堂之中应该有新的消息,
恐怕人间的百姓尚未得知这些消息。

注释:

  • 泽国:指湿地或水域较多的地方,这里暗指梅花生长的环境。
  • 寒深:形容寒冷的气候,深重的寒意。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玉堂:指高贵的宫殿或书房,这里暗示有重要的消息。
  • 人间:指普通百姓的生活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东风”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来临与万物复苏,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梅花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深,号安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寒冬时节,诗人对梅花的渴望正反映了他对春天的盼望。作为一种象征梅花的坚韧与高洁,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期待与对春天的渴望。开篇“泽国寒深未见梅”,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沉寂。而“东风何日到南枝”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东风作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温暖和生机。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出了对消息的思考,暗示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有期盼,但却难以实现。整首诗以梅花为中心,层层递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而细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泽国寒深未见梅:在寒冷的泽国,梅花尚未开放,表现了冬季的严寒。
  2. 东风何日到南枝:诗人期待东风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梅花随之绽放。
  3. 玉堂应有新消息:暗指高贵的地方可能会有关于春天的消息,蕴含期待。
  4. 恐是人间未得知:表达了对美好消息的担忧,可能人们尚未意识到春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寒深”与“东风”形成对照,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东风象征着春天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春天的希望。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传递温暖与生机。
  • 玉堂:象征着高雅与文化,暗示着重要的信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泽国寒深未见梅”中的“泽国”指的是: A. 干旱地区
    B. 湿地或水域多的地方
    C. 高山地区

  2. “东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3. 诗人对梅花的期待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渴望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施枢的《蜡梅送东畎先生并寓探梅之意》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均以梅花为主题,但施枢更侧重表达对春天的期待,而王安石则通过梅花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花的文化象征》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题省中院壁 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 愁(强戏为吴体)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敢怒不敢言 山字旁的字 恶语中伤 白俗元轻 阑牢 包含衰的成语 不计其数 四点底的字 重兴旗鼓 佥判 师老兵疲 包含浅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神龛子 将遇良材 飞字旁的字 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