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39
兀兀蒲团万虑除,
定回寒月满康庐。
幽香自有禅心会,
春不相知亦任渠。
在安静的蒲团上,我的万千烦恼都已消除,
我定会回到那寒冷的月光下,满怀宁静的心情。
那幽幽的香气自有禅心相会,
春天虽然不知我在何处,我也任由它去吧。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蒲团”和“禅心”都与中国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喜爱与向往。诗中提到的“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变化,显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施枢,字子昴,号若水,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施枢以其高洁的品行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其诗风常以清新、淡泊见长。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施枢在繁华的尘世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禅的境界,体现了士人对生活哲理的深思。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开篇以“兀兀蒲团万虑除”引入,描绘了在蒲团静坐时心中烦恼的消散,给人一种深邃的禅意。这种静谧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智慧,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接着,诗人提到“定回寒月满康庐”,营造出一种月光照耀下的清幽场景,暗喻着内心的光明与宁静。这里的“寒月”不仅是环境的描绘,更象征着一种清冷的心境,正是这种清冷让人与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
接下来,诗人引入“幽香自有禅心会”,强调了自然的香气与禅心的相通,表现出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最后一句“春不相知亦任渠”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超然态度,既不强求也不在意,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既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有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生命变化的淡然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兀兀蒲团”中“兀兀”最能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A. 热闹
B. 安静
C. 兴奋
诗中“春不相知”的意思是?
A. 春天不知道我
B. 春天不再来
C. 春天很美
“幽香自有禅心会”中的“幽香”主要指什么?
A. 玫瑰的香气
B. 菊花的香气
C. 植物的香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