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19:06
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
北上唯土山,连山走穷谷。
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
蓊匌川气黄,群流会空曲。
清晨望高浪,忽谓阴崖踣。
恐泥窜蛟龙,登危聚麋鹿。
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
不有万穴归,何以尊四渎。
及观泉源涨,反惧江海覆。
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
乘陵破山门,回斡裂地轴。
交洛赴洪河,及关岂信宿。
应沈数州没,如听万室哭。
秽浊殊未清,风涛怒犹蓄。
何时通舟车,阴气不黪黩。
浮生有荡汩,吾道正羁束。
人寰难容身,石壁滑侧足。
云雷此不已,艰险路更跼.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
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19:06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作者:杜甫 〔唐代〕
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
北上唯土山,连山走穷谷。
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
蓊匌川气黄,群流会空曲。
清晨望高浪,忽谓阴崖踣。
恐泥窜蛟龙,登危聚麋鹿。
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
不有万穴归,何以尊四渎。
及观泉源涨,反惧江海覆。
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
乘陵破山门,回斡裂地轴。
交洛赴洪河,及关岂信宿。
应沈数州没,如听万室哭。
秽浊殊未清,风涛怒犹蓄。
何时通舟车,阴气不黪黩。
浮生有荡汩,吾道正羁束。
人寰难容身,石壁滑侧足。
云雷此不已,艰险路更跼。
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
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
我从华原出发,再也看不见平坦的陆地。
向北而行,只有土山,连绵的山脉追随着深谷。
火云无时不在,飞电时常在眼前闪现。
因多遭遇穷岫的雨水,行进的水流相互交错、拥挤。
溪水的气息泛着黄色,众多河流汇聚在空旷的曲折处。
清晨望着高高的浪潮,忽然以为阴暗的崖壁要倒下。
担心泥沙窜出蛟龙,登上险峻的高地,聚集着麋鹿。
枯树被卷起,石块相互碰撞,堵塞了溪流。
声音传来,似乎把鬼神都吹了下来,势头如同人代的变迁般迅速。
如果没有万千的山洞归集,何以尊重四大河流?
当我看到泉水上涨,反而害怕江海会泛滥。
漂浮的沙石已经坍塌到岸边,洗刷着深渊的松柏变得光秃。
乘着高处破裂的山门,回旋着地轴的裂缝。
交汇的洛水奔赴洪河,经过关隘又怎么能安宿?
应该会有好几州淹没,仿佛听见万户人家的哭泣。
污浊尚未清澈,风涛愤怒依旧在聚集。
何时才能通舟车,阴暗的气息不再肮脏?
浮生如同在波浪中荡漾,我的道理仍然被束缚。
人与人之间难以容身,石壁滑溜得让人难以站稳。
云雷此时不止,艰险的道路更加曲折。
普天之下无桥梁,想要渡过却希望水能缩小。
因而悲伤那些中林的士人,未能逃脱众鱼的肚腹。
我抬头向苍天,如何才能骑上鸿鹄呢?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生活于盛唐与安史之乱之间,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坎坷,诗风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作品关注社会民生,情感真挚。
《三川观水涨》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战乱中目睹了河水泛滥的景象,反映了他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以及对社会动乱的感慨。诗中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表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悲悯之情。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是一首充满忧思的诗作,杜甫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时局动荡的深切忧虑。开篇即以“我经华原来”引入,展现出一种离别与失落的情绪,接着描绘北上的土山与穷谷,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无奈。诗中“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展示了气候的恶劣,给人一种压迫感。
随着诗句的发展,杜甫进一步描绘了水势汹涌的场景,“清晨望高浪,忽谓阴崖踣”,将水的力量与山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在此背景下,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愈发明显,他担心“泥窜蛟龙”,象征着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诗中反复出现的“阴气”“污浊”等意象,构建出一种阴霾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及其对民生的影响的深刻反思。尤其是“浮生有荡汩”,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以“安得骑鸿鹄”收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能,更在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中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邃的思想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与人类命运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与对民生的关怀,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杜甫在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忧虑?
A. 自然灾害
B. 人生困境
C. 社会动荡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泥窜蛟龙”象征什么?
A. 人类的脆弱
B. 自然的力量
C. 社会的不安
D. 以上皆是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理想生活
B. 自由
C. 安全
D. 以上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