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7:11
湘雨湘田处处同,
谁知公意与天通。
爱民天亦忧民事,
望岁公应喜岁丰。
自古强兵先足食,
从今积粟可平戎。
关中事业非难办,
要看他时第一功。
这首诗描写了湘江地区的雨水与田地的丰收,赋予了自然景象与人民生活的深刻联系。诗人感叹,谁能够知道这背后蕴藏着的公心与天意的合拍。对于百姓的忧虑,天也同样在关注,期盼着未来的丰收能够带给百姓欢喜。古往今来,强大的军队总是需要充足的粮食作为基础,而从今以后,积累粮食可以削平敌人。关中地区的事业并不难办,只需看他时机的把握与努力的成果。
廖行之,字仲明,号惭庵,宋代诗人,出生于湖南,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生平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作品多关注民生与国家兴衰,常流露对百姓的关怀。
本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与内部动乱的双重压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民生状态,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对百姓的关心。
《上湖南孙漕四首》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湘江的雨水与田地,展现了丰收的希望。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对人民生活的关怀。诗人敏锐地把自然现象与民生紧密相连,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期盼。诗中提到“自古强兵先足食”,这句话抓住了治国安民的根本,强调了物质基础的重要性,显示出深厚的历史观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最后,“要看他时第一功”更是表达了对时机和努力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诗歌风格,使得这首诗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思,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对丰收的期盼,强调物质基础对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自古强兵先足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湘雨湘田”主要表达了什么?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与廖行之的诗歌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关注民生,但廖行之更加强调自然与物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