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8:34
泉石帘泉
作者: 张诩 〔明代〕
白云绝顶有飞瀑,大珠小珠落万斛。
初疑银河泻九天,又如环佩归仙躅。
毛发森然不敢留,稍下百步金石幽。
如将白练为帘箔,高挂清虚之殿头。
定是天孙为纺绩,唤取鲛梭方织得。
风来不卷月不钩,世不收拾垂百尺。
我来手弄潺湲处,青天白日惊风雨。
何当饱嚼九节蒲,捲帘飞挟蓬莱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白云之上的山顶有飞瀑,像大珠小珠一样落下,声势浩大。起初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接着又觉得像仙女佩戴的珠宝归来似的。水流湍急得让我头发竖起,不敢久留,稍微下行百步便是幽静的金石之地。像是将白色的绸带做成帘子,高高悬挂在清虚的殿堂之上。显然这是天上的仙女在纺织,唤来鲛人用梭子织成的。风来时不卷帘子,月亮也不钩挂,世间的一切都不再关心那垂落的百尺长丝。我来这里轻轻拨弄溪水,仿佛在青天白日之下引起了风雨。何时能痛痛快快地嚼着九节的蒲草,卷起帘子飞往蓬莱仙境呢?
作者介绍:
张诩,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超然脱俗生活的向往。
《泉石帘泉》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张诩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飞瀑的壮丽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其间。诗中以“白云绝顶有飞瀑”开篇,便给人一种高远、清新的感觉,瞬间抓住了读者的目光。随着诗句的展开,飞瀑的气势被不断夸大,形成了“初疑银河泻九天”的宏伟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无尽赞美。
接下来的比喻“又如环佩归仙躅”,将飞瀑与仙女的装饰品相提并论,进一步提升了瀑布的神秘与优雅,仿佛仙女在此纺织,流露出一种人间难得的灵气。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象,更渗透着对仙境的向往,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
最后,诗人用“何当饱嚼九节蒲,捲帘飞挟蓬莱去”来结束,既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更是一种对自由与洒脱的向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这首诗在景与情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展现了张诩的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飞瀑的壮观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折射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泉石帘泉》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诩
C. 杜甫
诗中“初疑银河泻九天”形容什么?
A. 星空
B. 飞瀑
C. 仙女
诗中提到的“鲛梭”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织布
B. 吹奏乐器
C. 烹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了瀑布的壮观,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与张诩的描写相呼应,但李白的诗更强调了个人的豪情壮志,而张诩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泉石帘泉》的艺术魅力和诗人张诩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