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5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56:14
绝顶来还晚,寒窗睡达明。
连床眇归思,三宿怅馀情。
云合山无路,风回雪有声。
岳祇珍重意,只此是将迎。
在山顶上待得很晚,寒冷的窗户前我睡到了天明。
床上独自思念远方的归来,三天的住宿让我感到无尽的惆怅。
云雾弥漫,山中无路可寻,风吹过,雪声阵阵。
唯有这座山的意境珍贵,只有在这里我才能被迎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强调“格物致知”,提倡理学,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朱熹晚年,他在山中隐居,反思人生,表达了对归乡思念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朱熹的《十六日下山各赋一篇仍迭和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描写的诗。诗的开头“绝顶来还晚,寒窗睡达明”,描绘了在山顶上待到天亮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深思。寒窗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孤寂的氛围,与其后“连床眇归思”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云合山无路,风回雪有声”,描绘了山中云雾弥漫的场景,显现出一种无法通达的孤独感。这里的自然描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的折射。诗的最后一句“岳祇珍重意,只此是将迎”,表达了对山的敬畏和对友人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织,充分展现了朱熹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既有个人的孤独感,又有对自然的敬仰,体现了他理学家身份下的诗人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敬仰以及人生的反思,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绝顶”指的是哪里?
A. 山的最高点
B. 河流的源头
C. 城市的中心
D. 田野的尽头
“寒窗”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温暖的故乡
B. 寒冷的环境与孤独
C. 舒适的生活
D. 烈日炎炎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敬畏与亲近
C. 只关注人事
D. 逃避现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与朱熹的这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壮丽,而朱熹则更加细腻内敛,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