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芦峰》

时间: 2025-05-07 05:27:11

诗句

行到芦峰最上头,几回振策又还休。

因君好句撩孤兴,却恨云烟未肯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27:11

原文展示

登芦峰
作者:朱熹 〔宋代〕
行到芦峰最上头,
几回振策又还休。
因君好句撩孤兴,
却恨云烟未肯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我走到芦峰的顶端,几次挥动策杖却又停下来休息的情景。因为你的好句让我激起了孤独的兴致,然而却又遗憾于那云烟始终不肯散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振策:挥动策杖,古代文人常以策杖行山水,象征着对自然的探寻与思考。
  • 孤兴:孤独的兴致,指在高峰之上产生的情绪和感受。
  • 云烟:云雾和烟雾,象征着不确定和模糊的事物。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特定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陶冶情操的生活理念,常有游山玩水、抒发情感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和哲学家。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儒家思想与自然的和谐,作品风格清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登芦峰》是朱熹在登山游览过程中的即兴之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在宋代,文人常通过游山玩水来放松心情,抒发情感,反映出当时士人崇尚自然的情怀。


诗歌鉴赏

《登芦峰》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思考的情感。诗的开头以“行到芦峰最上头”引入,展现了作者在高处的所见所感,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处的“最上头”不仅是地理的高度,更是精神的高度,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回振策又还休”则表现了诗人游历中的犹豫与思考。振策意味着努力探索,但又因某种原因无法继续,体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无法前行的无奈。

“因君好句撩孤兴”一句,表达了因他人的优美诗句而引发的孤独情绪。这里的“君”或许指的是朋友或知己,朱熹在此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文学作品对内心情感的激荡。

最后一句“却恨云烟未肯收”将整首诗推向高潮,云烟象征着模糊和不确定,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朱熹对自然、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到芦峰最上头:描绘了诗人攀登到芦峰顶端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攀登的艰辛与成就感。
  • 几回振策又还休:表达了在高峰上思考的过程,虽有想要继续探索的冲动,但又感到疲倦而停下来。
  • 因君好句撩孤兴:因朋友的美句而引发的情绪,体现了文学对心灵的触动。
  • 却恨云烟未肯收: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烟”比作模糊的理想,增强了诗的哲理性和意境。
  • 对仗:如“振策”与“还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朱熹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云烟:象征模糊与不确定,代表人生中的障碍与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几回振策又还休”中的“振策”主要意指:
    A. 挥动杖子
    B. 休息
    C. 行走

  2. 诗中“因君好句撩孤兴”中的“君”指的是:
    A. 朋友或知己
    B. 自己
    C. 自然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望岳》——王之涣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朱熹的《登芦峰》都表现了诗人在高处的思考与感慨,但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而后者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熹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又咏小梅 隐居秋日 城中书事 林间石 淮甸南游 寄耏门梁进士 复送慈公还虎丘山 寄和昌符 小园春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豸字旁的字 榻直 寻根究底 息留 北野 予乐 夕字旁的字 根连株拔 包含财的词语有哪些 龠字旁的字 腕饰 鬥字旁的字 讨价还价 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惜玉怜香 一蹴可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