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东坡和陶诗》

时间: 2025-05-03 23:28:05

诗句

食已无馀事,坡诗信手翻。

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

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

向来陶谢并,今日要重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28:05

原文展示:

读东坡和陶诗 赵蕃 〔宋代〕

食已无馀事,坡诗信手翻。 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 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 向来陶谢并,今日要重论。

白话文翻译:

吃完饭后无其他事,随手翻阅东坡的和陶诗。 诗句飘零如落入蛮荒之地,但收集起来却如珍贵的玙璠。 不易深入其核心,才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 向来陶渊明和谢灵运并称,今日要重新讨论他们的价值。

注释:

  • 食已无馀事:吃完饭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 坡诗:指苏轼(东坡)的诗。
  • 信手翻:随手翻阅。
  • 飘零:比喻诗句散落无序。
  • 蛮蜑: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比喻诗句的散落。
  • 玙璠:美玉,比喻珍贵的诗句。
  • 未易穷关键:不容易深入理解诗的核心。
  • 味语言:品味诗的语言之美。
  • 陶谢并:陶渊明和谢灵运并称。
  • 重论:重新讨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与当时的诗坛主流有所不同。此诗是他在阅读苏轼和陶渊明的诗作后有感而发。

创作背景: 赵蕃在闲暇之余,阅读苏轼模仿陶渊明风格的诗作,感叹其诗的深邃与美妙,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陶渊明、苏轼诗作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苏轼和陶渊明诗作的深刻理解和赞赏。首两句描述了作者在饭后无事时,随手翻阅苏轼的和陶诗,感受到诗句的飘零之美,如同珍贵的玙璠。中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诗作深层次的理解不易,但正是这种不易,才使得诗的语言更加值得品味。最后两句则是对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并称,以及对他们的诗作价值的重新讨论,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歌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食已无馀事:描述了作者在饭后无事的状态,为接下来的阅读行为做铺垫。
  2. 坡诗信手翻:随手翻阅苏轼的诗作,表现出作者的随意和自然。
  3. 飘零落蛮蜑:比喻诗句的散落,如同落入蛮荒之地,形象生动。
  4. 收拾重玙璠:将散落的诗句收集起来,如同珍贵的玙璠,强调诗的价值。
  5. 未易穷关键:表达了诗作深层次的理解不易,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6. 才能味语言:只有深入理解,才能品味诗的语言之美。
  7. 向来陶谢并:一直以来,陶渊明和谢灵运并称,体现了他们的地位。
  8. 今日要重论:今日要重新讨论他们的价值,表明作者对他们的重新评价。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飘零落蛮蜑”和“收拾重玙璠”来比喻诗句的散落和收集,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苏轼和陶渊明诗作的赞赏和重新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古典诗歌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

意象分析:

  • 飘零:比喻诗句的散落,形象生动。
  • 玙璠:美玉,比喻珍贵的诗句,强调诗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坡诗信手翻”中的“坡诗”指的是谁的诗? A. 陶渊明 B. 苏轼 C. 谢灵运 答案:B

  2. 诗中“收拾重玙璠”中的“玙璠”比喻什么? A. 珍贵的诗句 B. 散落的诗句 C. 蛮荒之地 答案:A

  3. 诗中“向来陶谢并”中的“陶谢”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A. 陶渊明和谢灵运 B. 陶渊明和苏轼 C. 谢灵运和苏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陶渊明饮酒诗》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陶渊明饮酒诗》与陶渊明的《饮酒》在风格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苏轼诗集》
  • 《陶渊明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庆清朝 其二 骈卿和词,年衰而吟甚健,可喜也。次韵奉教 庆清朝 其一 园夜坐凉,奉怀杨骈卿给谏 庆清朝·北陆严凝 庆清朝·山束滩声 庆清朝 其二 叠前韵,赠巢隐丈 庆清朝 其一 题王酉室半偈盦图 庆清朝慢 湖墅高会,同王丹麓、陆荩思诸公即席 庆清朝 庆清朝(木芙蓉) 潇湘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有天 兀字旁的字 行论 包含廉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救的成语 肀字旁的字 蠹国害民 作吏 面字旁的字 不避强御 垡子地 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搁的词语有哪些 前襟后裾 里字旁的字 推聋装哑 适时应务 丨字旁的字 夭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