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1:10
《西施愁春 一盻》 作者: 丁澎 〔清代〕
残英小苑露春娇。长袖倚衰桃。三生无分,一盻也难消。湘裙微展处,芳径滑,颤弓腰。多应有恨,双蛾频促,怯上兰桡。不因偶尔传眉语,争无奈上心苗。多情见惯,直恁是难抛。弄珠人远,琼楼何处更吹箫。东风立尽,梦随伊去,好度今宵。
小园中的残花在春露中显得娇艳。她轻盈的长袖倚靠在衰老的桃树上,三生三世的缘分,哪怕是一眼也难以消除。湘裙微微展开,芳香的小径滑腻,她的腰肢轻颤。想必心中有很多怨恨,眉头紧锁,害怕上船。不是偶然传达的眉目传情,又怎能奈何这颗心呢?多情的人见惯了这样的情景,实在是难以割舍。远处传来的弄珠声,琼楼之上又何处能再听到箫声?东风已尽,梦随她而去,今晚该如何度过呢?
丁澎(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善于抒发情感,作品多描写女子的思念与愁苦,风格细腻柔美,常以古典典故融入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施愁春 一盻》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关注,诗中通过西施这一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惆怅与对爱情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与美的追求。
《西施愁春 一盻》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春日残花中的愁苦。全诗以西施的形象为引,借用“残英小苑”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即将消逝的感伤。诗人在描写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长袖倚衰桃”、“湘裙微展”,通过细节刻画出女子的优雅与脆弱,令人产生共鸣。
此外,诗中反复提及的“怯上兰桡”,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恐惧,既有对爱情的期待,也有对失去的担忧,情感复杂而深刻。最后一句“东风立尽,梦随伊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爱人离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西施的形象,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情感细腻,充分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坚韧。同时,诗中对春天的描写也反映出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长袖”象征什么?
“东风立尽”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兰桡”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