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11
镜湖春水影溶溶。一棹小桥通。
稽山回映处,石径碧玲珑。
为想苎萝村畔,才离却,恰向土城中。
浣纱当日原无伴,偏邀郑旦相同。
还堪笑去笄填土孰为容。
刚得教成歌舞如花艳,送入馆娃宫。
镜湖的春水波光粼粼,一只小舟轻轻划过小桥。
在稽山的倒影处,石径显得格外玲珑剔透。
我想起苎萝村边,刚刚离开,却又恰好回到土城中。
当年浣纱的时候本无伴侣,偏偏邀请了郑旦一同前来。
不禁要笑那个去梳妆的女子,究竟谁更美丽。
刚刚学会了歌舞如花的艳丽,便送入了馆娃宫。
董元恺,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工整,情感丰富,常表达对自然和人事的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西施山的美丽风景,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西施美丽与才华的赞美。
这首《游西施山》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通过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镜湖春水影溶溶”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湖水如镜,反射出春天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小舟轻划而过,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后句中提到“稽山回映处,石径碧玲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相映的美丽景致,使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诗人接着回忆起苎萝村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他提到“浣纱当日原无伴,偏邀郑旦相同”,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场景,更是借此表达一种对比和对美的向往。最后“刚得教成歌舞如花艳,送入馆娃宫”则是对女子才艺的赞美,将历史与现实交融,展现出一个独特的文化视角。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既有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情感深邃而丰富。
诗中提到的“镜湖”象征什么?
A. 恶劣环境
B. 纯净与宁静
C. 动荡与不安
“浣纱”一词在诗中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个人的孤独
B. 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表现
C. 现代生活的忙碌
诗中“郑旦”代表了什么?
A. 古代的战争
B. 美丽与才艺的结合
C. 自然景观
答案:
可以对比李白的《庐山谣》,探讨不同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文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