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16
夜宿洪塘舟中次刘子中韵
作者: 王翰 〔元代〕
胜地标孤塔,遥津集百船。
岸回孤屿火,风度隔村烟。
树色迷芳渚,渔歌起暮天。
客愁无处写,相对未成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洪塘夜宿时的情景。胜地的孤塔高耸而立,远处的渡口停靠着许多船只。岸边的火光映照出孤岛的轮廓,微风吹送过村庄的烟雾。树木的色彩迷离在芳香的水边,渔夫的歌声在暮色中响起。然而,身为客人的我却无处书写心中的愁苦,仰望对面的朋友,却始终无法入眠。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翰,元代诗人,以其清新、洒脱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夜宿洪塘时,正值秋季,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情感。然而,作为旅客,他内心的愁苦与孤独感也随之而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胜地标孤塔”引入,描绘出一个风景如画的夜晚,孤塔屹立,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遥津集百船”,通过描写船只的聚集,进一步加强了景象的生动与热闹。然而,随着“岸回孤屿火”的出现,诗人又转向孤独的意境,火光映衬出孤岛的寂寞。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如梦如幻的自然景象,“树色迷芳渚”与“渔歌起暮天”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但沉静的表象下,诗人却感受到深深的愁苦,“客愁无处写”道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相对未成眠”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反映了“身在胜地,心却孤单”的主题。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还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构成了诗的核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塔”象征什么?
诗人夜宿洪塘的感受是什么?
“树色迷芳渚”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翰的《夜宿洪塘舟中次刘子中韵》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但王翰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白则侧重于对兄弟情谊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刻的内心世界。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诗人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