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1:08
游鼓山灵源洞时澄明景霁入望千里徘徊自旦至夕值月上闻梵声泠然有出尘之想
旭日照高岑,天风振远林。
不因沧海色,那识白云心。
宝树空香满,珠林积翠深。
坐来明月上,何处起潮音。
在澄澈明亮的时刻,我游览鼓山灵源洞,远望千里,徘徊自晨到夕,恰逢月上时分,听到了清冷的梵音,心中浮现出超然的想法。
旭日照耀着高耸的山峰,天风使遥远的树林摇曳。不因为沧海的颜色而改变自己对白云的心境。宝树散发着空灵的香气,珠林深处积满了翠绿的景色。坐在明月之下,哪里传来了潮音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白云心”,可以理解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翰,元代诗人,字季白,号清渔,生于元朝中期,诗风清新,常表达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翰游览鼓山之际,受到灵源洞的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这首诗以鼓山灵源洞的清明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朝夕之间的游览情景。开篇即以“旭日照高岑,天风振远林”引入,展现出清晨阳光照耀的生机,伴随着阵阵凉风,给人一种自然的清新感。接着,诗人将海色与白云相对比,展现出自己不因外物而动摇内心宁静的坚定态度。
“宝树空香满,珠林积翠深”两句,描绘了山中美丽的植物景观,仿佛身临其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丰盈与静谧。而最后两句“坐来明月上,何处起潮音”,则把诗的视角引向了月下,带有一种禅意,激发出诗人心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渗透着哲理思考,展现了王翰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心灵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源洞”是指哪个地方?
诗中“白云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中“何处起潮音”中的“潮音”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对比,王翰的诗在描绘自然时更为细腻,强调了心灵的感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对话和共鸣。